電子報詳情頁

HK人與事/懷念查劉璧如女士\葉中敏

查劉璧如女士於八月二十九日以一百零六歲高齡謝世,喪禮已於日前舉行,擇吉回鄉安葬,與夫婿、著名愛國實業家查濟民先生重聚於浙江海寧袁花鎮的家族墓園。

查太一生,說不上有什麼顯赫功績,也並非什麼風頭十足的豪門闊太,但是,愛國愛鄉、關心社會以及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傳統美德,在她百載的人生中從來沒有缺席過。一九四九年偕夫南下香江,在荃灣開辦中國染廠,後又遠赴非洲尼日利亞設廠,以至後來的在大嶼山開拓愉景灣,她擔任公司董事,都不是掛個銜頭、閒來到公司「老闆娘出巡」或盛裝陪老公赴宴應酬,她是廣東話所說的「落手落腳」,從布料的花樣設計,到染色染劑改良,以至印布機的花筒雕刻、網版製作等,她都親力親為,和老師傅一起設計研究,反覆試驗,直到滿意為止。別的闊太買衣服、穿靚衫只知款式價錢,查太卻能娓娓道出哪種顏色哪國染料最好、布料的花色和質地是否上乘。上海「紗廠幫」為香港工業創出一片天,裏面有查劉璧如的名字和一份貢獻。

查太是印染專家,其來有自。查太父親劉國鈞,是民初江浙一帶有名的實業家,在家鄉常州開設大成印染廠,首創一種天藍色布料,全國風行,名為「大成藍」。而當年查濟民自杭州工專畢業,考入大成染廠,劉老先生慧眼識英才,不僅出資讓查濟民赴日本學習當時最時髦的燈芯絨印染技術,把查從技工提拔為工程師,還把唯一的愛女璧如嫁與查濟民,成就一段「印染良緣」。

而查太對丈夫一生事業的助力,並不僅限於方寸顏色。查濟民一生愛國,當年本港某地產商人因欠下新加坡銀行巨債,被迫拍賣愉景灣土地償還,蘇聯資金有意染指,周恩來總理指示《大公報》社長費彝民聯絡工商界阻擋,查濟民聞訊二話不說即一力承擔,斥巨資購入愉景灣土地,交長子查懋聲開發經營。對此,查太當然不無顧慮,印染與地產,隔行如隔山,但經丈夫解說箇中涉及國家安全與利益之後,她也義無反顧,立予支持。

同樣,查濟民為香港九七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出任特區籌委和基本法草委,竭盡心力,而且極具遠見,與查良鏞(金庸)聯名提出「雙查方案」,建議回歸後特首由中央委任、行政立法委任與民選各半。而每逢赴京開會,查太不僅同行照顧、提供意見,還為一眾籌委草委之間建立聯誼活動,包括詩詞雅集,共賦唱和,其後查太還自資出版了精美的回歸詩詞集,贈予各方留念,為九七回歸留下詩意一筆。

查濟民生前另一重大貢獻,是成立「求是科技基金會」,對為國家科研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給予獎勵,並禮聘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簡悅威等為評委。而每當召開評選會議及舉行頒獎禮,查太必對幾位評委夫人給予熱情周到的接待,先生們開會,查太就陪夫人們逛景點和購物等,令會議順利進行,氣氛愉快。

查太不僅襄助丈夫事業,本人也熱心參與國家大事和社會公益,曾任江蘇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名譽教授及香港仁濟醫院董事局主席等,並獲香港浸會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均是實至名歸。

查劉璧如生前為人豪爽、辦事幹練,堪稱女中豪傑,且持家有道,教子有方,七名子女均事業有成,承傅家訓。查太喜詩,子女在其喪禮紀念冊上節錄兩首,以為紀念。

(一)《回憶抗戰在川避難》

戰事迫我入西川 內外煩心事萬端

最恨山城明月下 一聲警報擾平安

(二)《樂斯山閒坐偶書》

煙雨霏霏倏放晴 峰巒起伏在蓬瀛

忽來詩意如潮湧 多少酸甜集此生

查濟民劉璧如伉儷今已同歸道山,追思前賢,上一代愛國愛鄉、勤儉奮鬥、寬厚待人的品德,永遠值得懷念和學習。在當年「求是基金會」的活動中,查氏伉儷是所謂的「金主」,是斥資捐贈者,當年十位獲獎者每位一百萬元獎金在內地是「空前」的,但查氏伉儷絕不以「金主」自居,不僅對陳省身、楊振寧、周光召等評委執禮甚恭,事事請教,一切以評委意見為依歸而從不指手畫腳、多加干預,就是對獲獎者,包括青年科學家,也一樣畢恭畢敬,親手把獎金信封送到每一位獲獎者面前,而不是高踞座位上讓獲獎者過來「領取」,送上獎金的同時還不忘加上一句:感謝你們對國家的貢獻。

頒獎禮後舉行學術報告會,範疇是物理、數學、生命科學,可以肯定,查先生伉儷不可能聽懂,查先生也坦承沒聽懂,但他堅持不去休息,當時他們夫婦都已八旬高齡、也忙了一個上午,但查先生說必須尊重獲獎者。

一次評選會議在曼谷蘇豪泰酒店舉行,豐盛晚宴最後一道甜品是芒果椰汁糯米,嗜甜的查先生輕輕問侍者,可不可以多要一份?侍者猶豫說要問過經理。其實,查先生是這家超五星酒店的老闆。

一次在港島壽山村查家午飯,砂鍋雞湯,查太把雞腿夾到筆者碗中,筆者隨口就說「煲過湯的不吃了」,查太就婉轉地說「嚼嚼還有點味道的」。這一句話,令筆者記了十多年,今日家財以十億百億計的大老闆太太,沒有忘記昔日戰亂逃難日子以及還有多少吃不飽的窮人,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煲過湯的肉也不要浪費。

先慈趙克臻生前也喜作詩,出過詩集,與查太談得來,「求是」活動也多次被邀出席。後先慈病故,頒獎禮抵埗查先生即問為何不見你母同來?獲知情況後即說「不要告訴查太,以免她難過。」伉儷情深時刻不忘,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