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論事/香港與「一帶一路」新十年的雙向奔赴\鄭翔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2年來,香港不斷深化對其戰略意義的理解,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國家大局。倡議正從「大寫意」邁向「工筆畫」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日前舉辦的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行政長官李家超不僅系統總結了香港服務建設「一帶一路」的貢獻與成果,更清晰勾勒出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理想樞紐和增值引擎的戰略定位。這一定位不僅體現了香港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更彰顯了其在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獨特價值。

自2016年首屆論壇舉辦以來,累計已有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5萬名參與者齊聚香港,推介超過2800個合作項目。香港目前與14個「一帶一路」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約20個「一帶一路」經濟體簽署投資協定、37個「一帶一路」稅務管轄區簽署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2024年,香港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商品貿易額已逾2760億美元。

為標準制定提供深度支持

香港作為同時具備「中國優勢」和「全球優勢」的國際樞紐,已有約1400家「一帶一路」相關企業在港設立據點,超過100家相關企業在港上市,顯示出國際社會對香港橋樑紐帶作用的高度認可。正如李家超行政長官所說,「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雙重『超級優勢』,將為資本項目注入生生不息的創新動能和戰略價值。」

尤其令人振奮的是,李家超行政長官過去三年多次率團出訪中東,到訪1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令香港與相關國家地區的合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其中今年5月訪問中東期間,短短4天便促成59項合作備忘錄及協議簽署,覆蓋金融、科技、能源、基建等多個領域。如此高效務實的外訪成效,展現了特區政府識變求變、善作善成的積極作為,亦凸顯出香港在複雜國際局勢下所具備的強大跨文化商務溝通能力和資源整合實力。這不僅是商貿層面的突破,更是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具體體現。

國家商務部副部長鄢東在本屆論壇致辭中強調,支持香港深度聯通內外,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更好地發揮「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橋樑紐帶作用。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李鎮在致辭中指出,香港既是中央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更是全球資源對接中國市場的轉換器,必將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擲地有聲的發言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獨特優勢的充分肯定和戰略期待,為香港深度參與國家戰略提供了堅強保障。

「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是香港聞名於世的「金字招牌」。在我看來,香港的真正價值,遠不止於傳統意義上的金融、貿易通道功能。其在數字金融、綠色標準、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等高端專業服務方面的體系化能力,正是當前「一帶一路」深化合作中所亟需的「軟基建」。不少創新金融技術的探索,以及國際調解院的落戶,標誌着香港正在規則制定和制度創新層面為國家戰略提供更深層次支撐。

擔當起「創新推動者」角色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已成為重要里程碑。這一重大外交安排不僅提升了香港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地位,更體現國家支持香港在「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越來越多沿線國家企業選擇香港作為區域總部和爭議解決地,彰顯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環境的認可。

此外,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香港需進一步強化與內地各省市的協同合作,將「一國兩制」制度優勢轉化為真正可持續的合作成果。只有在規則銜接、專案共推、利益共用方面實現更深層次融合,香港才能更好地擔當起「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標準制定者」「風險管理者」與「創新推動者」的角色。

在青年參與方面,一帶一路總商會、香港中華聯誼會、香港青年聯會等機構,以及「一帶一路」青聯網和國際青年僑商協作平台等創新舉措,正在為「一帶一路」注入青春活力。這些機構和平台充分發揮香港青年國際化優勢,通過文化交流、商務實踐和創新創業,培養新一代「一帶一路」建設者,確保倡議可持續發展。

十年歷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已成為推動區域及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堅信,立足下一個「金色十年」,香港將繼續發揮金融、專業服務、國際聯繫和創新科技等方面的優勢,強化「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建設,深化與內地及國際市場的協同合作,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貢獻獨特的香港智慧與力量。

一帶一路總商會會長、香港中華聯誼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