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管網約車服務的《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近日刊憲,首批持牌網約車平台最快2026年底營運。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指出,網約車不考慮以競投方式發牌,防止淪炒賣工具或衍生租務市場。這一政策是網約車與傳統的士的根本分別,有利於優化服務質素,符合社會期待。
傳統的士牌照由競投方式獲得,這使得牌照成為投資工具。有實力的機構和個人可投得大量牌照,然後將之分租給職業司機,賺取可觀租金。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政府停止發放新的的士牌照,的士牌照奇貨可居,市價飆升。但隨着香港公共交通系統日益完善,網約車又加入競爭,的士服務量下跌,的士牌照市場價也急劇滑落。市區牌照由高峰期的720萬元跌至現在的約220萬元,新界的士牌價格更低。有業內人士表示,現時七成的士牌照已淪為負資產。
這些年來香港部分的士業服務態度不佳,的士與網約車之間衝突加劇,衍生社會矛盾,多多少少同的士牌照的發牌方式有關。現屆特區政府下決心解決有關問題,對網約車服務提出了三大規管方向:一是以安全為第一考量,要求網約車平台、網約車及司機都必須取得牌照;二是網約車必須由登記本人駕駛,人車合一,不得出租或分租;三是在網約車牌照數量由政府根據實際需要來分配,不使用競投方式。這三大方向都是有的放矢,吸取了過去的教訓,參考了其他地方的有效經驗,有利於網約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另外,為了確保市場上有足夠的網約車供應,條例採納了民間意見,將7年車齡放寬至12年。事實上,當市場上有足夠的網約車,既方便乘客,也促進市場競爭,推動優勝劣汰,對的士業界年年要求加價構成了有力制衡。
傳統的士服務仍有其重要的角色,網約車服務則是大勢所趨。社會各界樂見新業態與舊業態之間展開良性競爭,不斷提升服務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