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樓語縱橫/去庫存見效 新盤定價轉進取\楊永健

  圖:香港私宅潛在供應量。

去年樓市持續整固,加上銀行息口維持高企,發展商首要目標是「去庫存、減債務」。近月推盤步伐明顯加快,部分發展商亦出售非核心的投資以減輕債務壓力。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相信大家亦會察覺,市場上的貨尾庫存已顯著減少,發展商的債務問題亦得到改善,定價策略亦有所調整。

根據特區政府按季公布的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截至2025年6月底,香港未來3至4年的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約為10.1萬伙,較今年第一季度顯著減少4000伙,潛在供應連續5個季度下跌,從去年第一季度高峰期的11.2萬伙,顯著減少近一成,並創下近3年以來的新低。

私宅潛在供應減少

整體私人住宅供應由去年的逾11萬伙,減至約10萬伙,有關數字應如何解讀。簡單而言,2024年有超過11萬伙潛在供應,而2023年新盤銷售只有約1.08萬伙。如果當時新盤銷售沒有明顯加快,樓市隨時需要花上10年時間去消化有關供應。幸好去年的新盤銷售已大幅提高至1.58萬伙,如果以現時約10萬伙的潛在供應計算,市場只需要約6年時間去消化。當然按照今年的新盤銷售成績推算,而整體樓市潛在供應又進一步減少的話,隨時只需要4至5年就可消化。

事實上,如果以現時已將樓書上載至一手住宅銷售網的新盤計算,最新的新盤庫存已大幅減至不足1.8萬伙,比對於去年年初,當時的新盤總庫存高達2.5萬伙。經過一年的積極去庫存,新盤的貨尾總存量已大幅減少,部分新盤貨尾更已完全沽清,貨尾顯著減少的情況下,市場上的平盤自然賣少見少,發展商的新盤定價已有所調高,個別以進取價登場。

展望未來,影響本港樓市的主要宏觀因素正見緩和,股市大幅回暖,加上美國即將重啟減息,按揭息率下調而整體租金又持續向上,在供平過租的利好因素下,部分投資者加快入市。儘管目前市況復甦路途仍見曲折,並非每一個新盤都可以取得理想銷情,但基本因素改善將為市場穩定帶來改善。

(作者為世紀21 星鑄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