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生命屬於藝術,她的藝術屬於人民」,粵劇大師紅線女以跨越時代、獨樹一幟的歌喉唱響時代精神。抗日戰爭時期,她加入馬師曾的抗戰劇團參與救國行動。抗戰勝利後,她繼續懷抱家國情,全身奉獻祖國。今年正值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亦適逢紅線女誕辰百周年,「藝術心·家國情:紅線女藝術印記圖片展」日前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開幕,引領觀眾在百餘張珍貴相片中品味紅線女的多彩人生。\大公報記者 顏 琨
今次展覽將紅線女藝術人生的重要節點呈現於觀眾眼前,照片以「粵劇之家」「舞台剪影」「影壇姿采」「刊物封面及唱片」「兩地心牽故人情」「報章簡報」「獻身祖國·傳承藝術」「豐盛人生」「廣州故居」等主題劃分,其中不乏畫報封面、影視劇照、電影海報及珍貴生活照,吸引觀眾駐足欣賞。
阮兆輝憶合作點滴
「紅線女誕辰百周年座談會」上,粵劇名伶阮兆輝憶述童年曾參演多部紅線女電影,並現場分享了與紅線女合作拍攝《西廂記》的細節。「這是『女姐』在香港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拍攝了通宵,天亮之後就返回廣州了。」
談及多年後合作的《李香君》,阮兆輝表示,幾十年間各有各忙沒有聯絡,想不到多年後還能獲對方邀請合演。「我很感恩也很榮幸可以參與到一部經典作品之中,拍攝之前我也有一些顧慮,擔心『女姐』不一定會接受我的保守,但最終順利完成。」
紅線女的入室弟子、紅腔傳承人郭鳳女回憶與紅線女在廣州粵劇團一起工作生活的6年,她覺得紅線女是嚴師慈母,自己現在有一定的成績也全靠師傅所賜。現場,郭鳳女分享了與師父紅線女最後的相處時刻。她表示,「臨走的前一日,她仍到藝術中心跟小朋友上堂到夜深,我見她倦了又手凍,就問她要不要買點心吃,師父仍笑我體形胖只掛住吃,想不到第二天下午就收到她離開的消息。師父一生都為粵劇作出無私奉獻,我希望可以將『女姐』的藝術傳承下去。」
青年演員林穎施亦有幸得紅線女親自指點。她表示在與紅線女老師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得到藝術上的指導,還有對家國情懷的理解。「例如四大美人之一的《昭君出塞》,在飾演昭君時,老師就對我說你要有那種大無畏的精神。」
現場,紅線女之子馬鼎盛亦與觀眾分享家庭軼事,提到母親為粵劇投入全部精力,甚至無暇照顧子女,並透露父母因合作生情,最終走在一起的經過。他敬佩父母在國家最需要時毅然回到內地,堅持藝術與愛國情懷。
除了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展覽,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亦播出廣播專輯「百載相思記紅豆」,通過訪問馬鼎盛、南紅、歐凱明等各界別專家,回顧紅線女的藝術歷程及對戲曲傳承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