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五點半,烏雲籠罩在頭頂,雲層的間隙之中仍能透出一絲陽光。站在和平飯店旁銀行大樓的十九樓,外灘古早的建築群保留着曾經的容顏,東邊陸家嘴一帶鱗次櫛比的高樓仍然在陽光的照射下金碧輝煌,向西南望去,黃浦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分割線,把這座城市的明與暗、新與舊隔成兩半,西南一側的古老建築籠罩在烏雲裏,暗淡了歲月痕跡,真的讓人感覺穿越回了抗戰勝利後的上海灘。
時光穿越回一八四六年,上海剛被闢為商埠,不少銀行、洋行、報館紛紛在這一帶雲集,但多是外資控股,直到十九世紀末,中國的銀行業、航運業才在外灘留下自己的印記。通商銀行在外灘成立,輪船招商局在此設立總部,中國銀行則在此壯大,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銀行的總部成為外灘僅次於和平飯店的第二高樓,這座大樓的內部立柱仍然是九十年前的原件,大廳也沿用了曾經的裝飾。
時至今日,外灘已不再是租界,也早已不再是那個要用建築高度證明民族自豪感的時代,外灘的「萬國建築群」經歷修繕之後,更像是旁觀者,見證着這片土地日新月異的變化。
下樓來到滇池路與中山東一路的交界口,馬路對面陳毅元帥的雕像威嚴地守護着這片土地,外國遊客拿着相片望向江對岸,拍攝着世界上最壯觀的城市風貌之一,而戴着紅帽子的老年遊客團,則在帶着大喇叭的導遊引領下,好奇地打量着外灘的建築風貌。
烏雲逐漸散去,日暮給外灘披上了一層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