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柳絮紛飛/怎能叫人不誇他\小 冰

從昆明至深圳的列車上,一個青年在廣西的三江南站上車,三十來歲,肩挎一個布包包,兩手各提一個塑料袋,沒有行李箱。我一眼看穿,兩個透明的塑料袋裏裝着幾種蔬菜,泥巴還附在菜根上。青年成了我的鄰座。

坐下後他掏出手機,與誰對了一陣子話,雙方在說什麼,我聽不懂。「小伙子,你講的是什麼語言?」語言的好奇心使然,我問道。「苗語。」「啊!你是苗族。」「是的。你到深圳嗎?」他問。「是的,你呢?」「廣州,我在廣州打工。」十分真誠,十分隨和,我不由得想和他聊聊。

「都是些什麼蔬菜呀?要大老遠地帶到廣州。」「媽媽種的,兩手空着,就順便給老婆帶點回去,她喜歡吃。」「可以看看嗎?」「可以,可以。」他打開塑料袋,我看見了紫蘇、辣椒、薄荷等。「這個是什麼?沒見過。」「是苗族的一種香料,廣州沒有。」

「時下非節假日,回家有事吧?」「弟媳生了孩子,回去看看新生的小侄女,也幫媽媽打理一下山上的路,她年邁了,還養着四十多頭牛。你看這些傷痕,是樹枝劃過的,我曬得這麼黑。」

帥氣的五官黑黝黝的,臂膀上一道道細細的傷痕。三十來歲的人,不拉行李箱,卻用塑料袋給老婆提點喜歡吃的蔬菜。這樣的質樸,久違了,我突然為之感動。

「有孩子了嗎?」「兒子五歲了。」「要生二胎三胎嗎?」「至少要生二胎呢。」「那樣,你們的生活會很辛苦。」「是的,到時候老婆帶着孩子們回老家去,一邊帶孩子一邊幫媽媽養牛,生活應該沒問題。我每個月回去一趟,我的工資可以全數積攢起來供孩子們讀書。」這個青年,惦記着母親和老婆孩子的男人,負責任,有傳統,會孝道。我再次動容。

「你家的辣椒又細又長又嫩,真漂亮。」「如果你喜歡,可以拿點回去。」「好啊好啊!太喜歡了,我只要兩根。」他反覆叫我多拿幾根,我加了又加,最終拿了一把。

「我帶了些昆明的鮮花餅,你也拿點回去。」「一個就好。」「三個,你們一人一個。我們互相贈送土特產。」

他打動我的是什麼?請別見笑,我欣賞他的中國傳統觀念,也欣賞他新生代的進取精神。懂禮數,有規矩,會生活,會禮尚往來,良好的家風越來越矜貴,還有多少人按傳統方式過日子?還有多少人肩負得起這樣那樣的責任?

這是一個任何社會都需要的人,他比一些同齡人像樣子,擁有的品質比多少門才藝更為重要。這樣地勤勞、向善、有愛心,敢於擔當,勇於吃苦耐勞的青年,叫人怎能不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