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昨日發布了《香港數字教育發展建議書》,針對調查顯示,六成教師認為人工智能(AI)輸出的內容準確性仍有待提高,八成教師擔心學生濫用AI抄襲功課。整體而言,逾半數教師用AI教學感困難。
教聯會向政府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在課程設計、教師培訓及資源分配等方面加強支援、推動學校在數字教育的發展、盡快為AI教育制訂藍圖。\大公報記者 邱梓茵
建議書指出,教聯會於5月上旬進行了「香港教師使用AI工具輔助教學的情況」問卷調查,共有514名來自幼稚園至中學的教師參與,其中61.1%為前線教師,45.9%擁有21年以上的教學經驗。調查發現,受訪教師對使用AI工具輔助教學持開放態度,並表示不少教師已在教學中運用AI工具,涵蓋範疇包括備課(75%)、製作工作紙或教具(63%)、處理學校行政工作(44.5%)及生成測考題目(40%)。過半數教師每周使用AI工具的頻率為一至四次。
65%認為AI準確性有待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教師認為AI輔助教學有助提升教師教學效能(87.1%)、減輕工作量(82.8%),並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78.9%)。然而,對於未使用AI工具的教師,四成教師表示因不熟悉AI工具而未使用,三成半教師認為課時緊迫,而逾四分之一的教師擔心學生過度依賴AI工具,選擇保持傳統教學方式,或擔心缺乏適合其教學科目的AI工具。
問到使用AI工具時遇到的困難,逾六成教師認為AI輸出內容的準確性仍有改善空間(65.3%),四成教師對隱私和數據安全表示擔憂(39.7%),近三成教師指出,當前AI工具的技術支援不足(27.7%)。更有八成教師擔心學生會錯誤地利用AI進行功課抄襲(83.5%)。整體而言,53.3%受訪教師在學習和使用AI工具過程中感困難,呼籲政府和學校提供更多的支援。
教聯會對教育局近月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督導委員會並提出以初中科學科為試點,支援學校將AI融入學與教的做法表示肯定,但同時指出,學界在推動數字教育的過程中,校際差異依然顯著。此次調查結果亦反映,教師在運用AI輔助教學時仍面臨不少挑戰和疑慮。
建議AI應用納教師必修培訓
針對調查提到的困難,教聯會向政府提出了具體建議。首先,建議政府應成立專責小組,制定AI教育的長遠發展規劃藍圖,明確教育、人才和產業協同發展的路徑,並推動全民普及化。同時,教聯會強調,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是推動AI教育的關鍵,建議將AI應用納入教師在職培訓的必修內容,並着重強化教師在數字倫理、學科應用及創新教學等多方面的能力。
隨着教育資源數字化,教聯會建議積極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對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並借鑒新加坡、芬蘭等地的成功經驗,建立符合本地課程需求的數字教育資源共享平台,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和資源。
此外,教聯會表示不建議對教學中AI工具的使用率設立硬性指標。根據微軟的一項研究顯示,越依賴生成式AI工具的用戶,其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所下降,因此,高使用率未必能等同於學習進步。
教聯會亦指出,目前部分AI工具仍需收費,開設賬戶也存在一定困難,許多學校面臨資源短缺,部分教師甚至需自行負擔使用AI工具的費用。為此,教聯會建議政府設立專項撥款,協助學校購置所需的軟硬件設備,並鼓勵學校開展更多與人工智能或資訊科技相關的計劃,這有助於推動AI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聯會強調,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界必須與時並進,政府亦應積極回應業界需求,全方位提升香港數字教育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