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緊扣未來戰略引擎 北都發展全面提速\陳成爐

作為香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北部都會區建設牽動各方目光。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關於北都建設的新思維、新理念和新做法躍然而出,展示了特區政府大膽變革,抓住難得機遇窗口期的努力,必將有力推動這一重要戰略目標的加快實現。

北部都會區佔香港總面積約三分之一,並匯聚了香港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其對香港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這裏不僅是經濟民生和科技創新的關鍵抓手,也是實踐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場域。本屆特區政府對北都發展十分重視,2023年,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會以「產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去年的施政報告中他更明確提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不過,儘管政府在過去兩年已加快步伐,但囿於制度設計和思維理念的一些局限,其發展速度始終令人揪心,李家超甚至以「心急如焚」表達自己的關切。

大膽突破傳統發展模式

今年的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改革是貫穿全篇的主線。為北部都會區建設提速自然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正如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所言,北都的基本規劃已出台,現在是加快發展北都、引入產業和重大項目的最佳銜接期。為不錯過這個關鍵時間窗口,他從多個方面進行部署,切中肯綮,觸及了問題的關鍵。

首先,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是對北都建設的進一步升級與細化。2023年6月成立的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是發展局下屬機構,主要職責為統籌、宣導及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作為下位部門,難以從政策層面統籌和指揮其他部門的工作;由行政長官主持的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財政司司長主持的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雖層次夠高,但工作範疇主要聚焦指導監督和出謀劃策,未有觸及仔細的北都建設內容。

此次,李家超在施報告宣布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三個工作組,工作組權責清晰、任務明確,分別解決發展及營運模式、大學城籌劃及建設、規劃及發展三個層面具體遇到的問題,並由政府高層次官員直接領導,是對北都建設模式的進一步優化。

其次,行政措施上的「拆牆鬆綁」是對香港傳統發展模式的大膽突破,其對北都建設的刺激作用和由此產生的示範效應將是革命性的。無論是引入快速審批制度;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還是以多元開發模式,推動市場參與,加速發展;或是靈活批撥土地,推動企業落戶和投資,都是對當前北都開發痛點的精準施策。查看細則可以發現,特區政府對北都建設目前遇到的難點和問題做了充分細緻的調研,特別是在土地徵收這個老大難問題上作出創新與嘗試,真正從理念上踐行了「以結果為導向」的方針。「如合適,上述行政措施亦可套用在北都以外的地方」的表述,更顯示政府並非只着眼於一時一地,而是放眼長遠,思考的是未來香港整體開發與利用模式的變革。

從國家層面領會改革意義

再次,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是十分有效的制度創新。對關乎香港未來命脈的重要戰略引擎,加強行政與立法的協同配合,善用立法權解決建設與開發中的具體問題,是香港獨有的制度優勢,理應充分發揮。在施政報告中加以提出,實際上更凸顯了特區行政主導的原則,這也為未來其他項目的發展做了示範。

規劃設定,重在執行。正處於由治及興關鍵期的香港,面臨着新舊動能轉換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雙重任務。本次施政報告以改革和民生作為題眼,正正呼應了時代要求和市民期盼。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戰略要衝,北部都會區承擔的不只是民生改善和科技創新,更有探索「一國兩制」下特區發展模式的重要任務。正如施政報告開篇所言,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這份施政報告既是香港全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加快邁向由治及興的進程表,亦是香港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

對北部都會區建設,香港各界需從國家層面充分領會其價值和意義,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的創新努力,以實際行動全身心投入建設和開發中,共同打開新局面、實現新跨越。

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