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發表任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展現了對香港長遠發展的系統性思考,準確把握了香港當前的發展需要,體現了特區政府的擔當與遠見。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這份報告正是香港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
施政報告圍繞經濟和民生兩大主軸,體現了特區政府對香港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李家超表示:「改善民生是我施政的最終目標,讓市民有更好住房、打工仔有更多收入、長者有更好照顧、青年有更好發展。」
主動招攬內企「出海」
民生與經濟息息相關,三年來,香港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公屋申請者平均輪候上樓時間從6.1年縮短至5.1年;家庭收入中位數上升3000元,增幅約11%。香港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並加快復甦,預計今年正增長2至3%;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整體競爭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人才競爭力兩年共升12位至世界第四;安全城市排名躋身十大,位列世界第七。
作為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會長,我喜聞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為香港和整個大灣區的對外貿易發展指明了方向,令人振奮。香港未來新機遇將更集中在「走出去」,施政報告準確把握了全球貿易秩序重塑帶來的機遇。施政報告提出整合香港的外地辦事處,包括投資推廣署、貿發局和香港駐內地的辦事處,組成一站式平台,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出海專班」的成立,既助力內地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也為香港提供了倍速增量的發展空間,這一舉措將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優勢。
國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貢獻全球經濟增長超過三分之一,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是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施政報告提出繼續深化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提升人流、物流、數據流、資金流。這些措施將有力促進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增強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
強化「雙重接口」功能
站在國家發展和香港繁榮的戰略高度,「引進來、走出去」在香港不是簡單的資金或貨物流動,而是要形成「全球資源─香港整合─內地轉化─國際輸出」的良性循環。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在於能夠同時對接國際高標準與國家大市場,這種「雙重接口」功能使其成為國家對外開放不可替代的戰略支點。隨着各項措施的落地,香港必將在「引進來」中集聚全球智慧,在「走出去」中輸出中國方案,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