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焦點縱論/施政報告着力提升政府執行力展現擔當\劉兆佳

過去三年多,香港的政治穩定、管治有效,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遂得以集中精力處理那些困擾香港多年的經濟和民生問題,特別是香港的產業基礎狹隘、傳統產業競爭力不足、貧富差距不斷惡化,乃至政府的財政資源短缺等。然而,全球經濟低迷、逆全球化、保護主義抬頭、美西方對香港的打壓、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策動的全球關稅戰和對中國的科技戰等事態,卻對香港的發展形成了嚴峻的挑戰。

在中央的指導下,行政長官李家超和特區政府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因應香港內外環境的轉變和挑戰的發展策略,並逐步付諸實施。這套發展策略的核心內容包括:提升政府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的角色和投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用好中央給予香港的眾多惠港政策、積極推動新產業特別是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加大力度向外爭奪資金和人才、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大力拓展香港的國際經濟發展空間、協助內地企業和人民幣「走出去」、逐步解決香港的住屋與人口老化等民生問題。

這些都是長遠策略,是過去策略和政府經濟角色的重大改變,牽涉龐大的公共資源的投入,也難以急於求成,因此需要長期堅持和不懈努力方能最終成功。過去三年,特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來落實其發展策略,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可以說特區政府滿手都是要推行的重大政策項目。在未來一段時間,特區政府面對最大的挑戰,是在財政資源緊絀和國際形勢嚴峻的限制下更好落實該套發展策略,不斷產生具體成果,讓香港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並在發展的基礎上讓民生得到不斷的改善。換句話說,特區政府在未來兩年的工作重點不在於不斷提出重大政策,而是必須認真釐定推動各項政策的優先次序,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以強大的執行力來落實和持續優化政策、築牢香港的發展根基,從而提升香港居民對香港前景的信心和期盼。

李家超上任後第四份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明顯放在提升政府的執行力,優化現有政策,而非在提出重大政策新猷上,這樣做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和客觀需要。

首先,政府釐清了重大政策項目的優先次序,擱置交椅洲填海造地的龐大計劃,將有限資源集中投放在北部都會區這個關鍵項目上,從而更好推動香港與深圳合作以及更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讓香港得以更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拆牆鬆綁」簡化優化規則程序

第二,為了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決定進一步在行政管理上「拆牆鬆綁」,簡化和優化眾多行政規則和程序,加快政策和措施的落實速度,尤其在土地發展、房屋、創新科技和教育等政策上。成立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在北部都會區發展上加強統籌、更好管理、引入快速和靈活決策制度等。這些舉措的設置高度考驗特區官員的創新和改革意識和承擔。它們除了對推進香港的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有利外,更會改善香港的投資和營商環境以及提高香港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第三,經過檢視現行政策的成敗得失後,特區政府決定對部分現有政策進行鞏固和優化,改善現有政策的落實情況,讓政策目標得到更好實現,也讓政策更能協調好各方利益和得到更多公眾支持。其中改善輸入勞工政策、優化房屋政策、精準扶持有困難群體和改善民生等舉措較為重要。

第四,要提升政府的執行力,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職人員的問責制度,確保公職人員認真、積極、快速和準確落實政府的各項重大政策。針對政治任命的主要官員的問責制度在2002年已經確立,但針對公務員的行政問責制度仍然不健全,因此香港仍未具備一套完整的針對公職人員的問責制度。在肯定會遇到部分人抗拒的情況下,李家超毅然提出要建構一套名為「部門首長責任制」的行政問責體系,展現了他的政治勇氣和承擔。當然,要成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問責制需要一段時間,但特區政府願意走出第一步,對香港管治架構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應該會有裨益。

確保公僕積極準確落實政策

最後,為了在財政資源的短缺和人手難以增加的限制下提升行政效率,特區政府會更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來支援政府的工作,並成立「AI效能提升組」、致力推進智能政府的建設,讓政府能夠更快速為市民提供服務和加強政府與市民的溝通。

無論如何,把提升政府執行力作為香港今後改善施政和推動發展的抓手甚為重要。在完成這項重大任務上,未來要做的事情極多,特區政府日後必須堅持不懈、鍥而不捨、改革創新和顯示對歷史負責的精神。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