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明觀四海/香港低空經濟的挑戰與機遇\梁海明

  圖:低空經濟正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行政長官周三(9月17日)發布的施政報告明確提出,香港將致力打造一個具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生態圈,成為低空創新應用的亞太樞紐。低空經濟作為全球新興產業,正以迅猛之勢崛起,涵蓋了通用航空、無人機應用、空中旅遊及電動垂直起降(eVTOL)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低空經濟領域具備獨特的地理、政策和資源優勢,未來應從深化空域管理改革、完善基礎設施、融合旅遊資源及吸引高端人才等六大方面着手,以推動香港成為低空經濟的創新示範區,助力經濟多元化發展。

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正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據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2024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門成立了低空經濟發展司,負責制定和實施低空經濟發展戰略,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截至2024年底,已有30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或出台相關政策,如廣東省發布了《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

技術創新方面,各個企業紛紛發力,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聚焦人工智能領域,傳遞出低空經濟蓄勢騰飛的信號。企業也在積極參與,小鵬匯天於2024年11月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公開載人飛行,並在12月於上海核心商圈完成首次公開飛行表演。廣汽集團的飛行汽車項目取得重大突破,GOVE在廣州CBD上空進行了飛行驗證,GOVY AirJet首次亮相於珠海航展。可見,低空經濟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驅動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粵港澳大灣區的低空經濟正在逐步成為中國創新與發展的新引擎。作為中國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經濟區之一,大灣區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低空經濟正快速崛起。低空經濟涵蓋了無人機物流、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城市空中出行和低空旅遊等新興領域。在政策扶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雙重保障下,大灣區的各個城市展現出不同的發展路徑和特色。

深廣發力 探索應用場景

深圳作為全球創新的高地,在低空經濟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憑藉大疆等企業的崛起,深圳已經成為全球無人機製造和技術研發的中心。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市場份額,使深圳在低空經濟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深圳市政府也採取了多項措施,提供了落戶獎勵、增資擴產支持、技術改造補助等政策,特別鼓勵企業在深圳投資和擴大生產。為了吸引高層次人才,深圳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資金獎勵,最高可達150萬元。

廣州的低空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低空物流和城市空中出行(UAM)方面,尤其是在無人機物流和空中出行的試點應用上取得了顯著進展。廣州市政府推出的《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為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特別是在低空物流和空中出行方面的應用場景的探索。廣州還設立了低空航線補助和人才引進支持,鼓勵高校開設低空相關專業,並啟動低空產業的百億授信計劃,促進投融資服務。

監管機制仍需完善

香港發展低空經濟也無疑面臨巨大機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其低空經濟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優勢。雖然香港的低空經濟起步較晚,但憑藉其全球領先的金融環境和豐富的國際資源,吸引了資金和技術進入低空經濟領域。香港民航處(CAD)早在2022年6月就推出《小型無人機指令(SUAO)》,為無人機飛行許可和空域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據,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不過,香港未來要打造一個具國際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生態圈,成為低空創新應用的亞太樞紐,筆者和研究團隊通過大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模型分析發現,香港未來不可避免地或將面臨以下六大挑戰。

其一,公眾對無人機的負面印象影響了市場接受度。近年來,受俄烏戰爭中無人機軍事化使用的影響,不少市民將無人機與戰爭聯繫在一起,忽視了其在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民用領域的潛力,民眾對無人機技術的牴觸情緒可能阻礙低空經濟的推廣。

其二,部分無人機操作不規範引發隱私和擾民問題。無人機在低空飛行時產生的噪音可能干擾市民生活,尤其在建築密集地區。此外,無人機未經許可拍攝私人空間的行為侵犯了隱私權,甚至帶來社會不滿。

其三,無人機安全監管滯後易引發事故頻發。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將使得私人飛行器數量激增,但現有的監管機制若未跟上,或將出現一些違規飛行行為。例如,無人機干擾民航航班的事件對航空安全構成了威脅,公眾對低空經濟安全性的擔憂可能影響其市場發展。

其四,香港空域管理複雜,開放程度不足。香港地理空間有限,建築密集,空域資源稀缺,如何合理分配空域資源成為發展低空經濟的難點。同時,低空飛行與民航航線的協調問題也尚待解決。

其五,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制約行業發展。無人機起降場地、電動飛行器充電設施及空域監控平台等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現有設施遠未能滿足市場需求。

其六,專業人才匱乏限制了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進程。低空經濟涉及多個高科技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巨大,但香港在這些領域的人才儲備不足,需要通過教育、培訓和引才來解決。

要應對上述挑戰,筆者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從以下六個方面着手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其一,深化空域管理改革。香港可考慮參考美國、新加坡等地經驗,推行沙盒管理模式,在特定區域內為企業提供試驗性空域,鼓勵技術創新,並加快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完善空域資源分配機制,確保飛行安全。

開發特色旅遊項目

其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可考慮加大對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建立無人機起降場地、充電設施和空域監控平台,同時依託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等大型土地發展項目,為低空經濟提供空間支持。

其三,融合旅遊資源開發特色項目。香港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可為低空經濟注入活力。例如,政府和旅遊業界可考慮開發空中觀光路線,利用無人機或eVTOL連接香港島、離島及大嶼山,打造特色空中旅遊項目,提升香港的旅遊吸引力。

其四,發展智慧化管理機制。政府可考慮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建設智慧化的低空經濟管理體系,例如開發統一的無人機管理平台,實現空域資源的實時監控和調度,提高管理效率。

其五,推進海洋領域的低空經濟應用。政府有關部門可考慮重點推動低空經濟在海洋巡查和應急救援等場景的應用,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同時,可探索利用低空無人機技術開展海洋環境監測和資源勘測,助力可持續發展。此外,建立低空經濟技術開發與應用推廣平台,吸引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合作,推動行業生態健康發展。

其六,吸引專業人才助力低空經濟發展。政府和本港各高等院校應通過政策激勵和國際合作吸引相關領域的高端人才,並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香港發展低空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但也具備獨特的優勢。通過深化空域管理改革、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融合旅遊資源、發展智慧化管理機制以及吸引高端人才等措施,香港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低空經濟的全面突破,成為亞太地區的低空經濟創新示範區。這不僅將助推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也將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低空經濟提供可借鑒的範例,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為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