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他形容這是一份加快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進程表。李家超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詳細解讀深化改革理念和具體施政措施:北部都會區是改革點、突破點,必須「拆牆鬆綁」加快發展;產業結構改革,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為港迎來更大商機;「部門首長責任制」明確權責,推動系統有效管理……
「有信心!能寫在施政報告的內容,我都有信心落實。」李家超語調鏗鏘,對未來發展滿懷信心。他表示,上任至今四份施政報告一脈相承,積極推動改革,堅持「以結果為目標」,強調深化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市民生活得更好,「最重要是搞好民生!」\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
李家超表示,改革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推進、凝聚共識的過程。2022年他上任初期,香港正經歷新冠疫情,政府集中處理房屋和疫情兩大迫切議題,推出「面積封底、時間封頂」等措施,確保公營房屋供應和質量。隨着社會恢復穩定,尤其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完成後,香港迎來全力拚經濟、謀發展的最佳時機。
「改革要有共識,社會要有共識,政府內部也要有共識。」李家超表示,從第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以結果為目標」,到如今強調「深化改革」,理念一脈相承,但改革的深度和廣度正在不斷拓展。2024年施政報告,政府提出理念,告訴社會如何改革。至於今年的主題是「深化改革」,李家超指出,「北部都會區」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為實現這一願景,政府正大力推進程序和制度方面的「拆牆鬆綁」,通過立法和程序簡化釋放發展力量,「北部都會區是大家能夠看到的改革點、經濟發展的突破點。」
「社會有共識,便可齊心令香港升呢」
另一個備受矚目的是產業結構改革。李家超表示,為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政府正積極引入高質量、新興產業,例如高附加值製造業,力求實現產業多元化並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他強調,「社會有共識,大家便可以齊心令香港『升呢』。」
李家超特別提及啟德體育園,形容改革也需要硬件齊全,有世界一流的硬件,才能推動「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結合,「現在推動引入商業模式及運作,例如康文署的場地以及沙灘作為第一階段的改革,如果效果好,再到第二階段、第三階段。」
談及新推出的「部門首長責任制」,李家超進一步作出詳細闡釋,「部門首長責任制其實一向存在,只是以往沒有系統化、制度化。部門首長責任制就是推動部門首長更有效管理,是進取型的改革方案。當然最好是(部門運作)日日都健康,好fit,不會病,總好過病的時候才去看醫生食藥。」
「部門首長責任制強調三點:一是將司局長的政治問責與公務員執行的行政問責更好銜接;二是推動部門首長建立管理與運作系統,提升部門效能;三是當部門出現問題時,須查找不足和責任,予以改善。」李家超表示,他最希望達到第二個目的,只要明確責任誰屬,便不能卸責,可以防範問題出現,「我相信市民都希望見到個個部門都做得好。但病的時候除了要食藥,還要斷症,所以責任制的話,可明確責任誰屬。」他強調,無論特首如何規劃政策,都需要部門配合執行,市民才能感受到政策成果。
「凝聚力量,我們風光無限」
李家超列舉過去三年推出的多項改革及其成效,包括「以結果為目標」的績效管理制度和「全政府動員機制」。後者在應對天災、大型活動等方面表現出色,例如此前啟德體育園數萬觀眾疏導的多次演練,實現順暢有序。
李家超重申,所有改革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改善民生,讓市民「收入更好、教育更好、青年有更多機會」。他呼籲社會共同參與,凝聚共識,實現1加1大於2的效果。
問及對施政報告的評分,李家超說,分數是社會大眾給的,相反,自己心中會有目標,有要求,「無論今次有幾多分,下次一定要更高」。李家超總結說,這次的施政報告凝聚了政府團隊及社會各界的智慧,國際評級也證實香港政策方向正確,並在部分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強調:「有國家做最強後盾,有咁叻嘅香港人,現在大家方向又好一致,力量凝聚起嚟,我哋風光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