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港事港心/開啟北都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許明金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對香港邁向由治及興提出詳實的具體規劃和部署,充分展現李家超和特區政府作為當家人與第一責任人的擔當進取,展現香港新階段新發展的昂揚奮發氣象。施政報告公布後,受到各界高度評價,進一步提振了各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施政報告中有關北部都會區的內容尤為引人關注。李家超曾以「心急如焚」形容北都建設,從今次施政報告對北都的着墨,看到政府加快北都發展的巨大決心。

首先是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李家超指出,此舉是為了提升北都發展的決策層次。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分別是由財政司司長任組長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按北都各指定發展區的性質和規模,設計發展及營運模式;由政務司司長任組長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成立調研專班,研究北都大學城發展模式;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負責由規劃到執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統籌整合規劃、工程、土地、交通、環保等作全面部署,促進產業進駐,創造職位和提升生產力。

這一重要制度革新,體現了特區政府以戰略角度和宏觀視野看待北都發展。事實上,北都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基建項目,其涉及產業方針的制定、城市交通規劃、房屋土地用途、人才企業相關政策等複雜問題,需要更高的統籌力、更強的執行力、更快的發展進度。「北都發展委員會」突破傳統的發展模式和路徑,以新思維、新方式加快北都發展,將開啟北都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其次是簡化程序、拆牆鬆綁。當前全球政經形勢變幻頻仍,全球產業鏈加深變化的同時催生出不同形式的合作,也刺激了更大程度的競爭。李家超指出,周邊國家和城市都在認真研究北都方案,以跟香港競爭。從2021年北都概念最初提出之時,預料要花約20年才能完成整個項目,在今日的新形勢下,20年無疑是太久了,尤其前沿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如果再不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加快北都建設,香港終不免落後於人。

施政報告從各方面提出拆牆鬆綁的新政,例如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以多元開發模式;容許北都土地業權人主動交回政府計劃徵收的土地等等。

融入灣區發展重要支撐

這些措施都是從行政角度上進行簡化,以更簡便程序鼓勵市場力量加大投入,在公私營深入合作的情況下,形成一個開放的營運生態。不但政府可以節省成本和加快發展速度,來自不同地方的創新企業可以在合理門檻的前提下投身北都建設,鞏固了短期和長遠的發展所需,為北都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持續鞏固和提升全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齒輪。近來香港在多項國際排名都取得好成績,展現了「愛國者治港」下的新面貌。我堅定支持施政報告,並相信這將為香港開創更好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友好協進會義工團執行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