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菜籃子」供應充足

颱風「樺加沙」殺到,不少市民未雨綢繆,提前「儲糧」,一些超市的蔬菜貨架迅速被掃空。其實,市民有防風經驗,內地供港蔬菜基地及相關企業同樣有防風經驗,大量蔬菜已提前搶收,對港供應更是不減反增,確保颱風期間香港的充足供應和菜價平穩。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訪位於惠州博羅的供港蔬菜基地,菜畦裏一片忙碌。晨霧未散,已有60多名工人分散在500畝菜地裏,彎腰收割菜心和芥蘭,一天就收了3萬斤。基地負責人表示,颱風來臨前夕都會搶收地裏的蔬菜。可以說,在颱風面前,農戶與消費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前者要搶收減少損失,而後者要確保供應無虞。

隨着科技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天文台預測颱風的能力越來越強,亦可以準確預測颱風路徑,這就為防災應變預留了足夠的時間。地方農業部門亦派員到蔬菜基地,指示農戶如何加固大棚,清理排水溝,並隨時電話通知颱風最新動態。當地農戶表示,今年以來,政府對颱風災害天氣預報得更細緻,信息提前發布,有備無患。

蔬菜提前收割後,就會加快運到香港,這使得供港蔬菜量比平時增加兩成至四成,即使颱風日物流暫停,前期儲備也足以維持香港市場的供應量。今年以來,無論是颱風「塔巴」還是颱風「韋伯」襲港期間,供港蔬菜都充足,菜價亦能保持穩定。有足夠理由相信,今次「樺加沙」襲港前後,香港的蔬菜供應和價格會一如以往般穩定。

「無論風雨,都要保證香港市場上的貨架上有菜賣。」一位供港蔬菜企業負責人的話,道出了香港食品供應無虞的原因。目前香港八成蔬菜由內地供應,供港蔬菜基地數以百計,遍布廣東、江西乃至甘肅、寧夏等北方地區,供應量不僅大,而且品質有充分的保障。這些年來,不管是颱風黑雨還是疫情肆虐,永遠不變的是「香港有求,祖國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