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全球治理倡議開啟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新篇章\鄭 岩

9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這一重大歷史節點上,中國領導人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懷,為回答「構建什麼樣的全球治理體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時代課題提供了精彩的中國方案。這一重要倡議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支撐,必將成為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鮮明旗幟。

順應時代大勢和人心所向

全球治理倡議順應時代大勢和人心所向。「天下之治不進則退」。當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世界人民對和平繁榮美好生活的嚮往愈發強烈。然而,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甚囂塵上。全球治理赤字不斷加劇,現行國際機制權威性持續遭到侵蝕,有效性亟待提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但在國際機制中代表性仍嚴重不足。全球治理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全球治理倡議生逢其時,一經提出就得到各國和各國際組織的廣泛歡迎和支持。倡議不是對現有國際秩序推倒重來,而是增強現行國際體系和機制的執行力、有效性,使之更符合當前形勢,更及時有效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

全球治理倡議指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路徑方向。「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倡議以五大理念為核心,深刻闡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則、方法和路徑。一是奉行主權平等,這是首要前提。真諦在於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都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二是遵守國際法治,這是根本保障。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必須毫不動搖加以維護。三是踐行多邊主義,這是基本路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不能搞單邊霸凌。四是倡導以人為本,這是價值取向。只有以人民的獲得為目標,全球治理體系才能得到廣泛支持並有效運作。五是注重行動導向,這是重要原則。全球治理關鍵重在行動,根本要看成效。這五大理念內涵豐富、邏輯嚴密,構成了有機統一整體,具有極強的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

為世界注入穩定性確定性

全球治理倡議彰顯中國智慧和責任擔當。「大時代呼喚大智慧、大擔當」。全球治理倡議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之後,中國提出的又一項全球性重要公共產品。四大倡議各有側重,並行不悖,分別從發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個維度,為動盪不安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堅實支撐,彰顯了中國「大國有大的樣子」。

四大倡議蘊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傳承着中華文明「和合共生」「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的根脈基因。中國將始終堅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始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多邊主義一邊,同各國攜手共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今年5月,國際調解院的簽約儀式在香港圓滿舉行。香港回歸本身就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成功範例,作為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法治公共產品,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進一步證明香港成熟的法治優勢和良好的國際聲望。我們期待香港用好國際調解院即將正式投入運作的契機,進一步發揮獨特優勢,推動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和調解之都建設,為堅守國際法治、踐行全球治理倡議、完善全球治理貢獻更大香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