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將於明日開會,聽取政府就施政報告作出簡報,包括現屆將維持暫緩實施垃圾收費措施。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發表網誌指出,去年宣布暫緩垃圾收費後,本港的垃圾棄置量持續下降,一年間減少約5%,現時平均每日棄置10141公噸,總垃圾回收量亦已由2020年低位約154萬公噸,增至2024年約202萬公噸,回收率升至34%。他強調2035年達至「零廢堆填」的目標不會改變,當局會循四方向繼續推動減廢和回收。
物業管理、飲食及街市等界別人士均表示,歡迎政府暫緩垃圾收費,可以「鬆了口氣」,希望未來在節省成本同時,推動行業環保發展。\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謝展寰在網誌表示,以往香港垃圾棄置量不斷上升,但現屆政府透過增加回收配套,以及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已經成功扭轉垃圾長期上升的趨勢,垃圾棄置量由2021年平均每日11358公噸,減至2024年平均每日10510公噸,減少共7.5%;人均棄置量亦由2021年高位的每人每日1.53公斤,逐步減至2024年每人每日1.4公斤,跌幅約8.5%。
對於有人擔心政府暫緩實施垃圾收費,便無法阻止垃圾棄置量上升,謝展寰表示,事實是自去年5月宣布暫緩垃圾收費措施後,市民的減廢回收意識和參與度有增無減,垃圾棄置量繼續下降,由2024年上半年平均每日10652公噸,減至今年上半年的10141公噸,一年間減少約5%,較2021年日均棄置量減少逾1200公噸。
與此同時,整體回收率正在上升。謝展寰說,總垃圾回收量已由2020年低位的約154萬公噸,增至2024年的約202萬公噸,增加約48萬公噸,回收率由28%升至34%。
2035年有望達至「零廢堆填」
為達至「零廢堆填」,政府的現代化轉廢為能設施I·PARK1快將落成,I·PARK2亦在籌備中,合共每日可處理9000公噸廢物。謝展寰表示,政府用三年多時間,把每日垃圾棄置量減少逾1200公噸,若市民和社會各界持續努力減廢,在十年間進一步將每日垃圾棄置量再減少1000多公噸,降至9000公噸以下,本港便可望不用建設第三座轉廢為能設施,也可以在2035年達到「零廢堆填」。
謝展寰表示,垃圾收費是推動減廢回收的工具之一,推行的先決條件是市民和社會廣泛支持。不過,政府早前委託第三方民意調查機構進行的調查,以及社會上不同媒體和機構的民意調查,多項調查結果均顯示,大約七至八成受訪市民認為現階段不應該或不適合推行垃圾收費,市民不接受懲罰性的垃圾收費,而更願意接受協助性和鼓勵性的措施來推動減廢回收。
謝展寰:繼續循四方向減廢
謝展寰強調,減廢回收策略需因時制宜,政府將持續推動減廢回收的宣傳教育,持續完善「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和廚餘回收服務,並善用市場力量發展環境基建,協助綠色經濟轉型。(詳見表)
商戶歡迎暫緩收費:鬆口氣
經營多個街市的建華集團副主席凌偉漢表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暫緩措施能幫助業界節省開支,商戶普遍「鬆了口氣」。他觀察到,近年街市廚餘數量有下降跡象,這與回收工作的推進密不可分,未來會持續加強引導,助力香港實現環保與經濟平衡發展。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當前經濟尚未完全復甦,行業經營面臨較大困難,「現在已是慳得一蚊得一蚊,例如像茶餐廳每日會產生10到20公斤廚餘,若正常收取垃圾費用負擔很大,暫緩措施能有助業界緩解壓力。」他稱餐飲業正積極配合環保舉措,包括開展廚餘分類,優化菜式設計以源頭減廢,並通過宣傳教育傳遞環保資訊,力求在節省成本的同時,推動行業環保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