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深度遊,特色主題深度遊行程及旅遊產品漸受旅客歡迎。有生態旅遊公司表示,本地和海內外旅客對香港生態遊、跳島遊的需求持續攀升,預期國慶黃金周的客流量較平日的周末增加逾一倍,已準備好船隻與人手,應對客流高峰;建議加大資源推廣深度遊,並完善碼頭相關配套設施。旅遊業議會表示,業界正不斷打造更多元的深度遊路線及產品,打造新旅遊熱點。\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香港)傳統景點差不多都玩過了,想深度體驗香港漁村和海島。」杭州遊客駱小姐與家人趁國慶假期到港遊玩,為避開人潮高峰,提早三日抵港,昨日到西貢一帶遊玩,體驗香港的海島風情。深圳旅客李小姐同樣選擇錯峰出行,昨日從西貢碼頭乘船前往橋咀洲遊玩,她說,以往主要到市區傳統景點,偶然從小紅書得悉到香港有不少美麗的海島,十分感興趣,「遊客自己很難一次遊玩多個海島,若可以參團玩跳島遊,很願意嘗試」,建議香港加強宣傳、完善配套。
旅客願多留幾日玩深度遊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深度遊,並提出發展「生態+旅遊」。生態旅遊公司Splitdyboat近年推出多個遊玩香港地質公園的旅遊產品,包括觀光遊艇團、浮潛團、獨木舟團等,當中兩小時的四洞火山觀光導賞團最受歡迎,旅客可一邊乘艇遊覽東海四大名洞、破邊洲等景點。
Splitdyboat創辦人林樂儀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近年內地旅客對香港的遊玩需求明顯轉變,從傳統購物轉向深度生態體驗。此前有浙江旅客對比冰島六柱石後,直言香港地質公園的六柱石「範圍更廣、半小時即可抵達,性價比高」。
林樂儀稱,政府近年推動的深度遊加大推廣讓業界看到希望,「越來越多人知道香港除了有城市景觀,還有海島生態景觀,他們更願意在港多留幾日玩深度遊。」她說,平時周末均有300至400人參團,若黃金周天氣好,日均客流量可望翻倍,當中本地旅客佔七成,內地及海外客佔三成。
倡水上活動增加配套設施
林樂儀認為,要推動海島遊,配套設施仍有待優化,例如在黃石碼頭設沖涼設施、行李寄存點,解決旅客參加浮潛、獨木舟等水上活動後「濕漉漉返程」及行李存放難題;鑒於電動船在成本、環保方面的長遠優勢,建議在西貢碼頭增設電動船泊位。
「活現香港」主要經營舊城區深度遊路線,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智遠向《大公報》表示,中上環、深水埗、九龍城等都是熱門選擇,近年政府的推廣進一步帶動這些路線的人氣,他認為要推動深度遊,需要打造特色旅遊景點上可發力,「香港眾多小區具備深度遊潛力,值得多挑兩三個新的區域重點宣傳。」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向《大公報》表示,政府近年推廣深度遊,為業界帶來商機。學生群體的研學遊、歷史文化類路線,以及深水埗、九龍城等社區體驗路線頗受歡迎。海島遊等則會在每年7至8月較受歡迎,多吸引內地和東南亞旅客。香港深度遊產品正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約一個月前業界已規劃一條結合歷史文化與抗戰勝利80周年的主題團路線,沿途可體驗石礦場,目前已收到諮詢,並有本地及內地遊客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