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經濟全球化的視角看,美國和中國正在奉行截然不同的路線。二次大戰後,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強大推手。不過,過去十多年,特別是最近一年,美國大幅捨棄了經濟全球化,反而成為了逆全球化和反自由貿易的推動者。特朗普總統不顧一切向全世界發動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關稅戰和貿易戰,罔顧美國過去所制定的經濟遊戲規則,嚴重破壞了全球經濟秩序。相反,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擁抱經濟全球化、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並藉此締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奇跡。今天,中國不單是經濟全球化的強大捍衛者和推動者,也大力倡議對全球經濟體制和規則作出改革,從而建構一個更公平合理、更包容與更能夠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體系。
中國與美國在經濟全球化上的相反立場,最能體現在雙方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立場上。世貿組織雖然是在美國主導下於1995年1月1日成立,其成立的宗旨主要是為了促進全球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核心目標包括: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通過減少關稅和消除貿易壁壘,推動貨物、服務和知識產權的自由流動;建立一個公平、可預測的貿易環境,提供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使各成員國在公平、透明、可預見的環境中進行貿易;解決貿易爭端,提供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幫助成員國在貿易爭議時,以和平、公正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單邊制裁與貿易戰;增加經濟發展與就業,通過促進貿易,幫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成長、創造就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貿易發展中兼顧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與環境相關的貿易協定中;以及協助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貿易體系,通過技術援助、培訓和特別優惠待遇等手段,支持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更好地參與全球貿易。
誠然,由於世貿組織由美西方建構,其規章制度和運作模式基本上向發達國家的利益傾斜,對全球南方國家不太公平。然而,儘管如此,近年來美國對世貿組織的態度卻愈趨消極負面,甚至懷有敵意,當然這反映了美國國內反全球化的思潮和勢力的崛起,但主要原因是美國認為世貿組織「偏幫」中國,導致美國對華貿易出現大量逆差,因而對美國不利。美國更認為中國沒有嚴格恪守其於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
美國意圖癱瘓世貿組織
哥倫比亞大學外國法和比較法教授佩特羅斯·C·莫夫羅伊迪斯(Petros C. Movroidis)和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經濟學教授安德烈·薩皮爾(André Sapir)在其《中國與世貿組織:多邊主義為何仍然重要》(China and the WTO:Why Multilateralism Still Matters)(2021)的書中指出,美國經常抱怨「中國國有企業享有不公平的貿易優勢,中國企業(包括私營和國有企業)對外國企業施加強制性技術轉讓協議,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條件。」美國又不滿中國政府對內地企業給予各種所謂的窒礙市場競爭的補貼、內地市場對外資不夠開放、中國政府干預市場運作、中國歧視外資等。
對於美國的批評,中國則一直以來認為不合理和不公平。事實上,美國當初同意中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世貿組織,並享有一些特殊和差別待遇,主要包括較低水平的開放承諾和義務、較長時間的實施過渡期、貿易能力建設和技術援助等。當然,美國當年沒有想像得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此迅猛。不過,儘管中國人民的人均收入仍未達發達國家水平,而國內區域發展仍然不平衡,但十多年前開始美國卻以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擁有高端製造業為理由斷定中國已經是已發展國家,起碼不再是發展中國家,因此不應該再被世貿組織定義為「發展中國家」並享有相關的特殊和差別待遇。
美國對世貿組織的眾多批評和打擊,歸根結底是不滿世貿組織沒有把中國排除在發展中國家之外。再者,美國認為世貿組織的所有成員都應該實行西方式的資本主義體系,反對政府主導、干預或者參與經濟事務。中國不但未如美國所願走向西方經濟體系,反而因為實行由國家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而取得成功。對此美國十分懊惱,也因此而怪責世貿組織。為了窒礙或癱瘓世貿組織,美國拒絕任命其上訴機制的成員,讓世貿組織難以處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糾紛,從而美國得以肆無忌憚向其他國家實施貿易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特朗普總統更不時威脅要美國退出世貿組織。
相反,中國強調世貿組織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核心作用,積極維護世貿組織的地位和威信,但卻同時提出對世貿組織作出有建設性和必要的改革與改進,特別是要禁止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反對經濟霸凌,尊重各國所實行的不同的經濟體制,確立公平公正的解決貿易爭端的機制,把更多經濟活動納入自由貿易框架,並讓全球南方國家在世貿組織中有更大的發言權和得到更公平的對待。
在這個大背景下,9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出席第80屆聯合國大會相關活動時向全世界的鏗鏘和莊嚴宣示便饒具戰略意義。李強總理宣布,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將不尋求新的和差別待遇。中國此舉獲得世貿組織總幹事和大部分國家的讚賞。
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中國此舉有多重重要意義。
關鍵時期中國展現擔當
首先,美國日後難以再有藉口對世貿組織和中國妄加批評。日後,美國如果與中國在經濟競爭時落敗,美國不能再歸咎於中國從世貿組織中獲得不公平的待遇。中國此舉也強化了世貿組織在美西方的地位和權威。
第二,由於中國不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日後美國再難責難中國在推動世貿組織改革和改進中懷有私心。即便將來全球南方國家在世貿組織中得到更多的特殊和差別待遇,中國也不會享有。如此一來,中國作為世貿組織「中立的」改革倡議者和推動者的角色和地位將會得到世界各國的支持和尊重。在中國的努力和全球南方的響應下,世貿組織的改革和改進將會加速。
第三,在推進更為公平和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和促進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上,中國展示了高度的責任擔當,展現了大國風範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決心。
第四,中國對國家的未來發展道路和前進展現了高度的自信。中國相信即便不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中國的企業包括中低端產業和企業仍然有足夠的競爭力來與其他國家的產業和企業抗衡。事實上,中國期望在沒有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後,國內的產業和企業會有更大的誘因去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從而對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有利。
最後,中國一直堅持不斷改革開放,特別在加大內需、強化新質生產力、自貿區建設、壯大民營企業、對外資外企開放市場、實現科技自主和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方面。所有這些都將會為中國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中國不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其實也是自己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的底氣的表現。
必須強調的是,正如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強調,「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世貿組織)的地位和身份沒有改變。中國始終是全球南方的一員,永遠和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事實上,全球南方國家也迫切需要和渴求中國領導它們對那個仍然存在歧視的全球貿易體系進行改革。在當前動亂紛繁的國際局勢下,中國不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將會加強全球南方對中國的擁護和愛戴。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