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換屆選舉12月7日舉行,選舉事務處日前發表正式選民登記冊,登記選民約有413萬9千人;另外,今年新登記選民人數為3萬6千多人,比去年多近一倍。選舉事務,人人息息相關,相關數據公布後,隨即引起社會討論,當中大部分屬客觀陳述,但亦有小部分充滿陰謀論的分析,包括聲稱「選民人數跌,或有助推高投票率」,意有所指。選舉從來都是容易被別有用心者詆毀攻擊,但只要大家稍稍分析數據,再配合香港實際情況審視,即可發現類似說法全屬穿鑿附會。
新增選民登記較去年多近一倍
根據最新的正式選民登記冊,登記選民有約413萬9千人,比去年少7萬多人;而新登記選民則比去年多接近一倍,達到3萬6千多人,是自2022年以來最高。整體選民數字中,36至40歲、66至70歲,以及71歲或以上組別的登記人數都錄得升幅,其中71歲或以上組別的增幅最大,多了2萬8千多人,上升3.8%。至於21至25歲組別,則較去年減少3萬8千多人。
今年新增選民人數達到3萬6千多人,數字真的可稱為「低」嗎?是的,相較2019年和2020年這極不尋常的兩年,數字的確是「低」,但大家亦知道,那兩年的社會氣氛絕對是「不正常」,當時香港正經歷修例風波與黑暴,有破壞勢力刻意挑撥和製造內部矛盾。翻查資料,2019年和2020年的新登記選民數字,共計有80萬人,比2013年至2018年六年新登記選民的總和還要多!大家捫心自問,這算得上是「正常」嗎?還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社會氣氛泛政治化、極端化?可幸的是,香港正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社會已經復常。
依法辦事剔除不合格選民登記
選民人數減少,當然是因為新登記數字較被剔除登記的少。之所以出現此情況,全因特區政府嚴格把關。選舉事務處早前曾披露今年經過法定查訊程序,如未有回覆選舉事務處查訊信件以確認登記住址或資格後,剔除大約7萬名選民的登記。如此做法,能有效確保載於選民登記冊上的,均是合資格和有權投票的合法選民。被依法剔除的選民登記,再加上離世的選民,加起來已超過10萬人,這亦解釋了今年登記選民總數減少。
至於有評論聲稱:「選民人數跌,或有助推高投票率」,這毫無疑問是陰謀論。剔除未能通過法定查訊程序的登記,由始至終都是為了維護選舉公正,不涉其他考慮。
人口老化吸引長者登記為選民
再來是「新登記年長選民,較新登記年輕選民多」這現象。筆者認為,在人口老化極度嚴重的香港,這其實是正常不過。香港人口老化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據當局推算,在2021年至2030年的十年間,香港正經歷香港歷來最快的人口老化,65歲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長率達到4.0%。估計至2039年,65歲及以上人口將由2021年的150萬(佔總人口20%)上升至252萬(31%)。高齡長者(80歲及以上)的比例亦將由2021年的40萬(5%)增至2039年的93萬(11.5%)。
相較長者,近幾年香港年輕人佔總人口的百分比,卻是穩定地下降。根據政府統計處網站資料,2022年底,20至34歲的青年佔本港總人口8%,及至2025年年中,相關百分比已下降至7.4%。比較「年輕人」和「長者」各自所佔本港總人口的兩組數據,「新登記年長選民,較新登記年輕選民多」便不足為奇了。
在人口老化嚴重的背景下,長者人數愈來愈多,那些原本沒有登記為選民的長者,開始關注政府的醫療、福利,甚至是環境政策,繼而意識到必須登記為選民,才可在年底的立法會選舉中投選候選人;明白箇中因由後,即可發現上述現象根本正常不過。
至於年輕選民,參考外國經驗,他們的登記和投票意欲一向都較低。據報道,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政治學教授斯洛姆的研究發現,在英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年齡介乎18至30歲的選民投票率,往往較其他選民偏低約三分之一;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對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亦顯示,在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65歲及以上美國公民中有約三分之二參與投票,是18至29歲人群投票率的兩倍多。筆者無意揣測,個別人士放大「新登記年長選民,較新登記年輕選民多」背後的理由,但亦建議大家對此現象以平常心看待,毋須過分解讀。
呼籲選民登記從來不容易
要吸引合資格市民登記為選民,往往需要耗費相當資源。數年前入境處連續數年推行「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當時部門間通過協作,由選舉事務處在各間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派員宣傳和即場為市民進行選民登記。在換證計劃完成而換證中心結束後,也變相少了一個與市民面對面接觸的渠道去進行登記。
無論如何,縱使選民總數下跌,但今年的選民登記活動,成績其實已相當不錯。市民在解讀相關數據時,需立足宏觀視角,從香港社會整體發展情況去考慮。當局將來推動選民登記時,亦要思考更多可以吸引年輕人的方法,包括以更新穎的宣傳模式、採用貼近年輕人「語言」的手法去宣傳。
9月30日,選舉事務處選舉資訊中心舉辦賀國慶開放日,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陸啟康與青年就選舉相關議題進行交流,加強他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和加深他們對公民責任的認識,可見當局心思所在。但不管如何,選舉「公平、公開、公正」等基本原則仍是最重要的,事事從陰謀論出發,對推動公眾了解選舉、登記做選民以至參與投票不單無助,反而有害。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