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快到,月餅市場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蓮蓉雙黃等傳統月餅依然暢銷,低糖低卡、IP聯動、跨界聯名等月餅「新勢力」也在不斷攻城掠地。守正與創新仍然是今年月餅市場的主題。
月餅之創新,首先體現在口味之變。曾幾何時,以蓮蓉、豆沙、五仁為餡料的傳統月餅佔據了幾乎所有中秋夜的飯桌,後來冰皮月餅異軍突起,近年則是奶黃月餅大行其道。連續多年贏得世界食品品質金獎的奶黃月餅,今年仍然大賣,但已經不能獨領風騷。年輕一輩的消費者更加注重健康及新奇體驗,各種水果月餅、抹茶月餅、朱古力月餅等創新口味應運而生。數據顯示,新款月餅的銷量增速遠超傳統月餅,這是消費主體換代帶來的必然結果,商家必須迎頭趕上,投其所好。
月餅之創新,也體現在文化表達方式上。月餅不再僅僅是團圓的象徵,更成為個人情感的表達和社會文化的認同。個人定製月餅,凸顯尊貴和與眾不同。IP聯動模式下的特別款式和包裝,在今年更加流行。譬如,月餅上印有各種公仔圖案,吸引消費者的共鳴。在一些傳統月餅店,可以看到當今最潮的公仔,這背後的聯手也是商業包裝。甚至,月餅不必再是圓形的,可以做成各種形狀。
香港月餅在內地一直很有市場,被視為高檔送禮佳品。今年,來港買月餅的內地客仍然不少,同時也有本地商家改用內地月餅送禮。內地市場的特點是各種「捲」,月餅市場也不例外,「捲」出了各種新品味、新造型、新概念,榴槤芝士、冷萃咖啡、青稞墩墩、伯牙絕弦、開心果流心、斑蘭椰絲……刺激着消費者味蕾,這也正是港人近年北上消費成風的重要原因。
內地和香港月餅不斷創新,反映傳統文化要在新時代延續生命力,既要堅守家好月圓的核心價值,也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動力。而識變、應變、求變不僅是月餅行業的生存之道,也是香港各行各業的轉型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