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焦點新聞/高中兩史優化框架出爐 27/28學年中四推行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強化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並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中史科)和歷史科課程框架。教育局昨日向全港官津中學發出通函,公布優化高中中史科及歷史科課程框架詳情。新課程框架擬於2027/28學年在中四級全面推行,並適用於2030年及以後的香港中學文憑試。

教育局指出,優化後的高中中史科,必修部分的內容古今並重,讓學生全面認識中國由古至今在經濟、社會及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發展情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感情、國民身份認同及家國情懷。\大公報記者 江凌風

優化課程以現行課程為基礎,其中中史科更新部分課題內容;歷史科則更新及整合不同課題的內容。評核方面,教育局表示,兩科均會引入更多元性及客觀性的題型。

中史必修 新增中共黨史內容

根據最新課程框架,中史科必修部分繼續分為甲、乙兩部分,其中甲部「中國古代史」劃分為五個歷史時期,內容涵蓋上古至清朝中葉,加入的中華文明起源課題,課程包括了解中國境內新、舊石器時代具有代表性文化遺跡的特徵,亦增加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國家的形成過程;乙部「中國近現代史」同樣劃分為五個歷史時期,對比現有課程框架,新增的課題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中史選修部分設三個單元,分別從宏觀的政治、經濟及文化設置學習內容,由現行的六個單元選擇其一減至三個單元選其一。

2030年開始 文憑試適用

優化後的歷史必修科,從宏觀角度建立學生對近現代世界史和國家歷史主要發展的基本認識,加強世界史與國家歷史的聯繫。歷史科則基於現行引言、主題甲、乙調整為三個單元,加強了近代中國歷史,其中單元3「中國與世界」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一國兩制」方針、香港回歸,以及回歸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相關史事等。

在評核方面,兩科均擬增加評估架構的靈活性,引入更多元性及客觀性的題型,平衡考卷的廣度與深度。教育局指出,兩科的優化課程擬於2027/28學年中四級全面推行,並適用於2030年及以後的中學文憑試中史科及歷史科考試。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認為,中史科改革可以吸引更多高中生選修報讀。「希望兩個科目新的優化方案以學生為本、以家國為念、以教學專業發展為本務。題型方面,以往的中史題目難度高,新的課程或可以加入短答題、多元選擇題目。」他續說,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力量,過去教材中雖有提及日軍侵華史,但缺乏系統、公正,希望新的課程增加該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