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必勝─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俄美術作品展」正在吉林長春展出。該美術作品展,於9月30日起在長春美術館展出,展期長達兩個月,觀眾在預約後,可免費進館參觀。這場美術作品展,不僅是一次高水平的藝術展覽,更是跨越國界、致敬歷史的文化盛宴。\大公報記者 林 凱
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人民必勝──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美術作品展」繼月前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後,該展的許多展品目前已移師長春繼續進行展出。
俄藝術家攜82作品參展
這次在長春的展覽,匯聚中俄兩國多位知名藝術家作品共165件。其中,中國藝術家作品83件,俄羅斯藝術家作品82件。
展廳內,一幅名為《勝利》的油畫前,總是聚集着凝神駐足的觀眾。這是俄羅斯藝術家亞歷山大·諾瓦謝洛夫的作品,畫面上,歡呼的人群、飄揚的旗幟、戰士眼中閃爍的淚光與希望,凝聚成歷史性的一刻。沒有宏大的戰爭場景,卻以勝利瞬間的複雜情感,揭示了和平的珍貴。這82件來自俄羅斯的藝術作品,如同82個歷史切片,從不同角度還原了蘇聯衛國戰爭的慘烈與堅韌。
瓦基姆·卡特扎耶夫的《戰爭路上》,勾勒出行軍路上的泥濘與疲憊,每一筆都浸透着戰爭的沉重。而尼基塔·門捷列夫采夫的《人民廣場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則聚焦吉林長春經典地標──人民廣場,畫中藍天白雲的紀念碑下,是永不熄滅的緬懷之火。
這些作品通過俄羅斯藝術家們的視角,補充了歐洲戰場景觀,讓觀者意識到,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真正全球性的、休戚與共的鬥爭。
徐悲鴻《戰馬》領銜中國經典
徐悲鴻的《戰馬》展於本次展覽,作品創作於抗戰期間,以戰爭時代作為背景,畫面主體那匹戰馬,剛健昂揚、傲然挺立,折射出特殊歷史時期的時代氣質,是展館內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
畫中那匹昂首屹立、鬃毛飛揚的駿馬,肌肉緊繃,目光如炬,彷彿隨時會踏破畫面,奔赴疆場。這不僅僅是一匹馬,它是民族精神的圖騰,是「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的不屈象徵。在抗戰的艱苦歲月裏,徐悲鴻筆下的戰馬,激勵了無數國人奮起抗爭的勇氣。
與《戰馬》的激昂相呼應的,是一系列鐫刻着民族傷疤與抗爭意志的經典。唐一禾創作於烽火年代的《七七的號角》,以簡潔有力的構圖,描繪了宣傳隊員吹響號角、喚醒民眾的場景,充滿了動感和力量,是那個時代「藝術為抗戰服務」最直接的體現。李樺在20世紀30年代創作的版畫《怒吼吧,中國!》,以誇張扭曲的形體、充滿張力的線條,發出一個民族被壓迫至極限時的驚天怒吼,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革命號召力。趙奇的《「九一八」》,反映了日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