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中秋超級黃金周至今錄得的訪港內地旅客突破100萬人次,首四日更較去年升逾7%。列入國家非遺的大坑舞火龍作為壓軸重頭戲,全長67米、點滿逾萬支長壽線香的火龍昨晚舞動,吸引數萬市民及旅客圍觀欣賞,場面非常熱鬧。有在大坑長大的隊員舞火龍逾20年,10歲起追隨長輩擔任「龍尾」,希望透過舞火龍向全世界展現「香港的熱情」。今年首次參與舞動LED小火龍的小隊員表示,心情既開心又緊張。大小火龍齊舞動,大坑火龍精神代代相傳。\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黃佩琳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在網誌表示,黃金周首四天,內地訪港旅客達87.7萬人次,按年升超過7%,同時海外旅客有約12.6萬人,按年升超過30%。入境處數字顯示,昨日截至晚上九時,有14.5萬內地訪港旅客,令黃金周訪港內地旅客累計約102.2萬人次。
大坑舞火龍由昨晚起一連三晚舉行,今晚火龍舞到維園。昨日下午未到4時,大批隊員已來到大坑坊眾福利會作準備。晚上7時半,鼓樂響起,大約8時,LED小火龍出場,大火龍於8時半左右起舞,先去蓮花宮,再衝到浣紗街表演,沿路擠滿圍觀的市民與旅客。來自內地的張小姐說,香港的節日氛圍特別好,讓人想多參與類似活動。來自英國的旅客Jayne,曾在香港看過舞火龍表演,這次特意帶父母來觀賞。
小朋友舞LED燈小火龍吸睛
舞火龍隊伍的「龍尾組」隊員黃思聰今年29歲,自幼在大坑長大,因家中長輩是舞火龍隊員,耳濡目染下,10歲就跟隨參與舞火龍。他現時做文職工作,仍堅持每年參加中秋舞火龍表演,負責最喜歡的「龍尾」位置,「觀眾可能更關注龍頭,但龍尾位置同樣重要,包括跟隨整個龍身控制走位方向和速度等,保證整個表演的完整性。」
黃思聰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為準備今年的表演,舞火龍隊伍上月開始訓練,主要幫助新隊員熟悉走位、動作等。他認為,舞火龍規模越來越大,觀眾越來越多,十分開心見到傳統文化傳承,「每次表演都累到身水身汗,但見到市民與旅客歡呼,就有動力再舞多幾下,展現香港的熱情給世界看!」
近年由小朋友舞動的LED燈版小火龍,也吸引不少觀眾目光。8歲的彥博和9歲的政陽首次參加中秋舞火龍,在隊內是最年幼成員。政陽笑稱,打扁鼓十分有趣,聲音很有氣勢,一直很期待正式表演,「不過畢竟是第一次參與中秋節的盛大表演,既開心又緊張。如果能順利完成,之前訓練的辛苦都不算什麼!」
攝影師姚佑雄表示,他義務拍攝大坑舞火龍逾20年,從菲林延續至數碼時代,見證火龍隊員從青年到為人父母,「20多年前形式較傳統,以燒香儀式、步操及蘇格蘭樂隊演奏為主;如今更趨多元與科技化,新增LED燈小火龍隊。社會不斷變化,隊員們凝結一心的精神依舊存在。」
攝影師:舞火龍聲名遠揚好自豪
姚佑雄說,舞火龍的觀眾過去多是本地居民,現時吸引世界各地旅客來港,整個大坑因為舞火龍而變身為打卡熱點,助力推動香港旅遊業發展,「之前與專程來看舞火龍的歐洲旅客聊天,才知道我們的傳統文化已經聲名遠揚,真的好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