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提速發展北部都會區,將於明年內完成北都專屬法律立法。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專屬法律並非在改劃程序上再作縮減,而是可以較簡單程序微調現有參數,例如放寬基建容量,增加樓宇高度等。
甯漢豪表示,因應市場意見,當局在洪水橋片區作出兩項調整,包括增加一幅住宅地,以及片區內一條原本由開發商協助興建的道路,改由政府自行建造。有測量師表示,有關調整有助紓解發展商投標顧慮,以推動項目順利招標。\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北都專例 申請24小時施工可簡化
施政報告提出會為北都訂立專屬法例,甯漢豪昨日在一個電視節目表示,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並不是要在改劃程序上再作縮減,而是希望當一些發展參數需要微調時,例如放寬基建容量,增加樓宇高度等,可以有較簡單的申請程序處理。她表示,沒計劃對環評程序進行大改動,但在施工階段,例如有些地方不容許24小時施工,但基於新發展區未有人入住,為了提速施工,在取得24小時施工批准時,程序處理可再簡單一些。
甯漢豪表示,洪水橋新發展區內的片區發展,將有多項調整,包括將一幅原本規劃作興建消防局和救護站的用地,改劃作住宅地,相信有助開發商更快獲得回報。片區內有一條較長的道路,原本希望由開發商建設,但基於開發商反映會增加財政負擔,政府經考慮後決定自行建造。她認為,毋須擔心此做法成為趨勢,雖然開發商會提出要求,但當局會評估是否合理。翻查資料,該道路在深港西部公路附近,一幅擬用作企業及科技園地皮的對外交通道路(見圖)。
被問到若要政府自行興建公路,政府在北都的支出會否比預期多,甯漢豪表示,未來5年平均每年工務工程開支約1200億元,施政報告提出會額外預留300億元在未來兩至三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當中已預留部分資金做北都建設,即使由政府建設這條道路,但片區發展商會協助建設其他設施,相信「一上一落」的情況下政府可負擔。她重申最重要是考慮該地帶及市場意見,「調整得到就去調整」。
「雙信封制」不會致政府虧蝕
政府將以「雙信封制」進行洪水橋片區的招標,甯漢豪表示,社會應脫離「政府只是看錢」的誤會,「雙信封制」是希望能找到有質素的開發商,如開發商願意自行負責基建、平整土地,建設速度較快等,便有機會獲得更好評分。她又指「雙信封制」不會導致虧蝕,因政府會因應市況評定底價,不會任由開發商自行定價。
香港測量師學會上任會長林家輝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發展商擅長建築工程,熟悉樓宇建設的成本、周期及建築難度等,以計算回報率,但發展商缺乏興建道路等土木工程的經驗,難以精準核算成本,從而影響他們的投標意欲。
林家輝認為由政府自行興建這條道路,成本增幅有限,他舉例「在一個本來要建10條路的區域,多建一條,雖然成本增加但不會多到誇張」,但要私人發展商找承包商建一條路,成本肯定更高。而在片區內再增一幅住宅地,亦是為了提升發展商的盈利能力。
另外,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與高爾夫巡迴賽LIV Golf達成長遠合作安排,被問到當局會否改變利用粉嶺高球場部分用地興建公屋的想法,甯漢豪表示,政府就司法覆核上訴排期明年聆訊,當局仍需時觀望,會待司法覆核案進展再定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