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國慶假期,全國各地紅色旅遊持續火熱,特別是各大革命舊址和紅色景區推出的大型紅色沉浸式互動節目,備受追捧。其中,陝西延安金延安街區的大型紅色沉浸式歌舞劇《延安十三年》,演員與遊客一起穿越回當年的崢嶸歲月,在身臨其境中觸摸歷史溫度、感悟精神力量。
有遊客表示,親身參與大型紅色沉浸式演藝和節目,感覺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成為歷史事件的「參與者」,思想也在互動參與中實現昇華。
大公報記者 李陽波西安報道
10月2日17時30分,隨着一聲嘹亮的陝北信天遊樂聲響起,位於延安延河岸邊的金延安街區變成了實景大劇場:身穿紅軍軍服的《延安十三年》演員們,與遊客一起走進「城門」。遊客時而化身戰士,時而又穿越成為戰爭年代的劇場觀眾,最後又成為龐大的支前隊伍。整場演出將街區行進式表演與主舞台表演巧妙串聯,融合戲劇對白、民歌對唱、秧歌、腰鼓等藝術表現形式,帶領遊客們一同回到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崢嶸歲月。
遊客既是見證者也是劇中人
「我們復原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延安街景,選取當時的典型人物和故事,運用聲光構建立體的沉浸式遊客體驗。遊客在街區集齊『革命印記』後,再跟隨演員行進至主舞台,一起用歌聲點燃『信仰之火』,完成從『見證者』到『傳承者』的身份轉換。」金延安街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慶假期,《延安十三年》每天演出4場,無論是日間版還是夜間版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參與。「幾乎不用演員提醒,到哪個環節該是哪個身份,該如何去做,每位觀眾都很『入戲』。」
來自河南的遊客王贇,帶着家人一連觀看和參與了日間和夜間的兩場演出。王贇表示,無論是場景、演員演技,還是現場的槍炮聲、號角聲,都很到位,自己既是見證者也是劇中人。對於孩子來說,這種體驗和收穫,是書本上很難獲得的。
無獨有偶,國慶假期期間,在山東沂南、湖北紅安和貴州貴陽,同樣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場讓觀眾熱血沸騰的「戰爭大戲」。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重走支前路》《大別山抗戰》《紅飄帶·偉大遠征》等演出和體驗項目,吸引了很多遊客帶領全家一起參與。
「鄉親們,前線的戰士們需要我們,咱們一起去給他們送軍糧!」山東沂南體驗項目《重走支前路》從剛開場的「動員大會」開始,遊客就成為擁軍支前的沂蒙百姓中的一員,在演員的帶領下,男女老少歷經沿途「險阻」,最終成功將物資送到前線戰士身邊。「推上載滿糧食、藥品的小推車,車軲轆在山路上吱呀作響,還要小心防範沿途『敵襲』和『轟炸』。」有遊客表示,這樣的體驗感觸特別深,就像身臨其境。
實現紅色教育與旅遊雙向賦能
陝西高校教授黨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全國多地通過持續創新,打破革命舊址和紅色景區「走馬觀花」式的參觀模式,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參與,讓遊客成為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在身臨其境中觸摸歷史溫度、感悟精神力量。不僅讓景區成為熱門打卡地,同時也證明了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歷經傳承,持續吸引更多人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實現紅色教育與旅遊體驗的雙向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