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與中秋交織的「超級黃金周」今日結束,香港可謂是「丁財兩旺」。根據香港入境處數據,截至昨日下午4時內地訪港客超過12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3.7%。海外旅客同比上漲30%。最終埋單計數,相信會達到預期的154萬人次目標,較去年上升逾一成。事實上,這不僅是數字上的提升,更是旅客消費與體驗模式的轉變。總結今次黃金周出現的旅遊業新特點、新業態,作出針對性、前瞻性部署,有助於進一步擦亮香港「旅遊天堂」的金字招牌,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文化旅遊無疑是今次黃金周的焦點。維港國慶煙花匯演,西九華服嘉年華,無不觀眾如堵,熱鬧非凡。中秋燈會在維園等全港多處舉辦,以「傳遞歡樂,迎接全運」為主題,融入五行元素及全運會意象,提升了吸引力。一連三日的大坑舞火龍活動更加引人注目,300多人舞動插滿萬支線香、長達60多米的巨龍,伴隨英歌舞巡遊,氣勢恢宏,活靈活現。這些活動既保留了傳統韻味,更新增互動環節,遊客由「過客」變成「參與者」,將中秋熱烈氣氛推向高潮,帶動相關消費提升20%,過夜客超過半數。
相比都市的熱鬧繁華,郊野遊滿足另一部分旅客對自然與寧靜的嚮往。連日來,萬宜水庫一帶人山人海,離島遊持續火熱。小小的橋咀島一度擠滿4000人,幾乎有「踏平」之勢,充分反映香港好山好水之魅力驚人。據統計,今年的離島遊船隻預訂大幅增長。西貢一帶沙灘也是遊人如織,帳篷遍布。仰望星空,聽濤聲陣陣,看野牛徜徉,成為避世療癒的新寵。
當堅尼地城夕照、鰂魚涌怪獸大廈等景點持續招徠「打卡黨」、「出片遊」之際,大學遊也成為親子旅遊的勝地。有家長希望孩子近距離接觸名校,亦有年輕人希望藉此尋找學習動力。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旅客晒出港大的百年建築群、中大的天空之鏡「合一亭」以及科大周邊的海天一色。有小朋友表示,在校園閒逛,在教室外觀察出出入入的哥哥姐姐們,想像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事實上,大學遊向來是文化遊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政府致力打造「留學港」,進一步提升了香港校園對遊客的吸引力,也帶旺了周圍咖啡店和食肆的生意。
香港金融市場活躍,北水南下蔚成風氣,令「投資遊」浮出水面。黃金周期間,各大銀行宣布延長尖沙咀、銅鑼灣、中環等熱門商圈分行的營業時間,並推出新優惠吸引旅客,包括送現金獎賞及抽獎。亦有銀行在口岸安排巴士免費接載旅客開戶並提供業務諮詢。隨着兩地「互聯互通」的深入發展,「投資+旅遊」模式有着很大發展潛力。
旅客消費模式的轉變,正在推動着香港業界積極識變、應變與求變。黃金周湧現的新氣象,印證旅遊業進入了轉型關鍵期。展望未來,香港有必要從「強化特色」和「提升體驗」兩方面加大力度。
一方面,拓展文化旅遊、教育旅遊、非遺旅遊、體育旅遊、賽馬旅遊等,滿足不同消費群。另一方面,舉辦更多大型活動,發展盛事經濟。新加坡近年定位為活動盛地,舉辦大型演唱會及體育賽事,單是本周末舉辦的F1賽事,就能吸引約30萬高端旅客,值得香港借鑒。
在服務方面,香港近年在電子支付方面進展迅速,待客態度、交通安排也有長足進步。在資訊發放方面,則有必要進一步優化,包括提升環境保護意識,以及提供實時擁擠資訊緩解交通和景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