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餉物業估價署早前公布的8月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升至288.5點,按月上升0.14%,已連升三個月;筆者公司所屬集團的樓價指數,第三季度也累升2.48%。樓價見底回升已是不可否定的事實。若進一步拆解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D類(100至159.9平米)及E類(160平米以上)物業按月分別錄得0.19%及0.23%的升幅,而中小型單位則維持持平。這種分化現象,正好反映豪宅板塊已率先回穩,並開始「領導群雄」。
眾所周知,在成熟健全的地產市場,豪宅一向是升市的火車頭。豪宅買家具備資金調動能力,對於市況變化的反應亦較敏銳,所以部署往往可以快人一步、超前部署。近期豪宅新盤西半山天御首個單位招標,呎價高達7.5萬元,成交金額達3.55億元,正好印證了豪宅資金魚貫進場,而並非仍在觀望市場的變化。這種現象亦與資金的風險承受能力有關,豪宅買家多為高資產人士,入市並非孤注一擲,而是資產配置的一環。
反觀中小型物業的買家多為普羅市民,無論是自用或投資,資金往往有限,入市決定需更審慎。當樓市仍處於「乍暖還寒」的階段,這類買家往往要求更多佐證,才會作出行動,但市場的節奏並不等人,當數據已連續數月向好,升勢已出現,仍在猶豫的買家往往就會錯過心儀的「筍盤」,或發現價格已不再如昔日般吸引。所以,置業者若要在這段轉勢向上的時期尋覓心頭好,往往都必須果斷行事。
投資移民成新購買力
事實上,豪宅市場的動力可謂持續不斷,9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將住宅物業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並容許其中1000萬元計入投資額。此舉無疑為豪宅市場注入更大動力,亦進一步鞏固其領漲地位。
筆者相信,豪宅板塊將繼續在樓市扮演領導角色,帶動整體樓市逐步回升。而隨着市場信心高漲,資金流入,尾隨的「火車卡」,包括大型屋苑及新晉屋苑等等亦會受惠,未來一季的樓價都能夠隨勢而起。須知道,樓市復甦已確認並非虛火,只是樓價上升的節奏,未必每個住宅類別都同步,但總體向上的勢頭是一致的。
(作者為利嘉閣地產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