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爾蘭是目前歐元區內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被視為「凱爾特之虎」。過往40餘年,愛爾蘭經歷了數次經濟轉型,在創新產業及投融資發展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香港可借鑒愛爾蘭的有益經驗模式,發揮獨特優勢加快推進經濟轉型。
從發展經驗來看,愛爾蘭一方面實行互惠、開放和相對中立的外交政策,主張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各類爭端和地緣政治問題,因而確保了和平的外部發展環境,並依託加入歐盟和歐元區經濟的優勢擴大國內市場,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資,另一方面,在經濟和產業轉型時不拘泥於現狀,而是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主動謀求變革和尋求新興產業發展機會,在發展高端製造業領域成功開闢出新路,支撐其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經濟轉型的經驗啟示
第一、充分利用貿易和外部投資便利擴大市場份額。作為歐盟成員國,愛爾蘭享有歐洲單一市場的便利,且其企業所得稅低至12.5%,遠低於歐盟其他國家的平均稅率21.5%以及美國的21%。得益於開放市場和稅收優勢,全球跨國公司將愛爾蘭作為進入歐盟和全球市場的重要區域樞紐,其中不乏國際巨頭在此設立歐盟總部。截至2023年底,在愛爾蘭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存量約為1.3萬億歐元,外資企業貢獻了約70%的出口額,並主導了超過一半的國民經濟增加值。
雖然愛爾蘭主要依賴歐盟和美國投資及市場,但堅持市場多元化和自由開放的貿易政策。近年來,中國和愛爾蘭的經貿合作加深,不但成為其全球第四大貿易夥伴,而且連續多年對中國貿易順差,並於2017年3月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數據顯示,2023年中愛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突破360億歐元,中國已成為愛爾蘭第五大、亞太地區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愛爾蘭直接投資存量達20.4億美元,愛爾蘭在中國累計實際投資額約31.5億美元。
第二、堅持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和系統性布局。愛爾蘭的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居於較為領先的地位。2025年7月,歐盟委員會發布「2025年歐洲創新記分牌」(EIS)和兩年一次的「2025年區域創新記分牌」(RIS)顯示,愛爾蘭以13.3個百分點的增速領跑「強力創新者」梯隊,其在雲計算、單位產值碳生產率及中小企業協作方面表現突出。
近年來,愛爾蘭成功抓住半導體和AI領域的前沿發展機會,通過穩健均衡的監管和人才儲備、投資政策優惠,吸引包括130多家本土和跨國半導體公司,其出口額達到135億歐元。2025年5月,愛爾蘭公布首個國家半導體戰略「SiliconIsland」,旨在加強愛爾蘭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的作用,包括重大工業投資及開發具有支持大規模製造所需基礎設施的下一代工廠,並通過商業化支持、融資渠道和擴展途徑支持初創企業和分拆企業,在國際上推廣愛爾蘭作為半導體設計、製造和研究的卓越中心等。
第三、深入推進金融科技與氣候行動發展進程。2024年愛爾蘭政府發布了「愛爾蘭2030:我們的計劃」,提出發展數字化轉型、綠色能源發展、金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旨在提升數字經濟和綠色能源發展水平。愛爾蘭擁有全球互聯的金融部門、技術嫻熟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監管環境,將數字金融列為2018年、2023年及最新的2024年行動計劃的關鍵主題。目前,愛爾蘭不僅擁有250多家本土金融科技公司,而且也是許多大型全球金融科技企業的歐洲基地。愛爾蘭央行制定了前瞻性的金融科技的監管框架,通過「創新中心」計劃提升愛爾蘭的金融服務水平。
社會面臨的主要挑戰
首先是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危機及財政壓力。愛爾蘭中央統計局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2024年愛爾蘭政府的盈餘達232億歐元(佔GDP的4.3%),達到2023年盈餘的三倍。但是,愛爾蘭面臨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危機,2024年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近16%,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愛爾蘭財政部發布新版《未來40年》報告指出,根據對移民水平和生育率的各種假設,到2065年,愛爾蘭老年撫養比(退休人員與工人的比例)將從2022年的23.1%上升到2065年的55.2%。
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政府在養老金和醫療保健支出方面將承壓。愛爾蘭財政部首席經濟學家預測,政府每年必須額外花費20至30億歐元才能彌補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停滯成本」,政府擬在未來10年將高達1000億歐元的超額企業稅收存入新的主權財富基金,以應對未來的支出壓力。
愛爾蘭亦面臨長期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歐盟統計局統計顯示,2022年愛爾蘭的生育率為1.54,遠低於平均生育率2.1的水平,低生育率可能對愛爾蘭的醫療保健、養老金、社會保障、勞動力等產生負面影響。
其次是高度依賴外部投資且面臨經貿政策不確定性。愛爾蘭是外向型的經濟模式,在投資和貿易等領域也嚴重依賴外國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愛爾蘭醫療與製藥產品總出口額,佔總貨物出口額的比例近45%。對美貨物出口額超720億歐元,其中醫藥產品580億歐元,佔比約60%。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實施「對等關稅」以來,美歐經貿關係幾經波折,短期內雖達成協議,但潛在的高額關稅威脅仍在。
投資方面,儘管愛爾蘭的FDI存量規模在2024年仍高達1.17萬億美元,但較上一年下降18.8%,且顯著低於過去4年1.43萬億美元的平均水平。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25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受關稅上升和地緣政治緊張影響,2024年FDI總額為1.5萬億美元,下降11%,延續2023年下滑趨勢。
前景展望
愛爾蘭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經驗啟示,關鍵在於兩點:一是積極創設穩定的外部環境。作為人口規模僅540萬的中型經濟體,如何實現穩定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是主軸,但前提在於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自由開放的市場。愛爾蘭在脫離英聯邦後加入歐盟,充分享受到了歐盟的政策紅利和歐元區市場的紅利,同時保持中立政策及倡導多邊主義,為其贏得了更大的國際發展空間,成功打造成為「歐洲硅谷」和「全球投資磁石」。
二是推出具有開放和競爭力的政策措施。愛爾蘭的區位優勢和教育資源豐富,依託歐盟的支持,愛爾蘭政府推出了具有吸引力的稅收、移民和教育政策,吸引到全球跨國公司在此設立歐洲總部,將教育、科技、人才和移民政策緊密結合,形成協同效應,進而推動愛爾蘭在生物製藥、AI和半導體等領域拔得頭籌,主導高端製造和研發,建立了一批高附加值的科技產業集群。
面對百年變局,愛爾蘭主動推出涵蓋科技、教育、能源等具有前瞻性的戰略部署,2022年宣布制定《2030國家可持續發展教育戰略》,2025年公布新版《國家發展計劃》,計劃在2026至2030年間投入1120億歐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並啟動愛爾蘭第一個量子技術國家戰略「量子2030」和「硅谷島」半導體國家戰略。
以愛爾蘭的轉型經驗來看,香港和愛爾蘭在人口規模具有可比性,按經濟體量規模同屬於中型經濟體,按人均GDP水平屬於高收入經濟體,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愛爾蘭過去40餘年及近年來的轉型和變革取得了積極成效,主要在於清晰的戰略和主動作為,善於借勢借力,不斷實現躍升。香港世界競爭力排名前三,國際金融中心排名第三。2025年施政報告圍繞創科產業、新型工業化、國際中心、教育、人才等提出短期和中長期政策部署,未來在結合香港實際的同時,借鑒愛爾蘭的有益經驗,重點部署「創科+金融」雙引擎,加快北部都會區開發、河套園區及新田科技城建設。
(作者為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