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從11月1日起對中國產品加徵100%關稅,並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美國此次加徵關稅意味着特朗普完全推翻了中美貿易談判達成的雙邊關稅休戰共識。特朗普反而指責中國「極其激進」,這是典型的倒打一耙。
一方面,中國商務部發出六份公告,宣布對境外稀土物項、稀土技術等實施出口管制,是為了反制美國及盟友打壓中國高科技。當然,這些反制措施精準打中了美國的痛處。特朗普要明白,美國打壓中國高科技在前,才有中國精準的出口管制,邏輯關係不能倒置。
另一方面,中國宣布對停泊在中國港口的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也屬於「後發制人」,即反制美方對中資擁有或運營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中國商務部明確表示,該反制舉措是維護國際航運公平競爭環境的正當防衛。
中國的反制措施精準有力,凸顯實力加持下的中國智慧,絕非簡單的報復性措施。
美國搖擺不定的關稅政策,反而加速中國貿易多元化,同時持續擴大內需市場,使中國升級為「內需+多元出口」的雙輪驅動模式。
美國意圖遏制中國科技發展,但中國已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突破,例如實現國產14nm芯片量產等,中國在新能源、量子計算等新興領域的布局,更是形成了「非對稱競爭」優勢。這些成就證明,科技封鎖不僅未能遏制中國發展,反而加速了中國技術突破。
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徵關稅後,美國股市三大股指的大幅下跌,反映了投資者對全球貿易前景的擔憂。
中美貿易戰的再升級,是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轉折點。美國試圖通過單邊主義重塑全球貿易規則,但中國以精準反制和多邊合作的策略,為全球提供了一個維護多邊主義的範本,並成為了多邊貿易體系的堅定捍衛者。
中國在貿易戰中展現的戰略智慧,不僅體現在精準的反制措施上,更體現在對自身發展路徑的清醒認知上。從稀土管制到港口服務費,中國在關鍵領域擁有足夠的籌碼,這得益於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已接近30%,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種地位,使中國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反制效果。
美國雖意圖遏制中國發展,但中國已通過自主創新和市場多元化,大幅降低了對美依賴,同時透過「一帶一路」倡議等,拓寬與其他國家經貿合作空間。
事實證明,貿易戰沒有贏家。但中國在應對貿易戰的過程中,已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作為,從單純追求貿易平衡轉向構建更加平衡、可持續的全球經貿體系。中國通過精準反制和戰略定力,不僅維護了自身利益,也為多邊主義提供了中國方案。
特朗普挑起關稅戰已成全球公敵,國際社會是敢怒敢言但不敢為,中國憑藉硬核實力反制美國,是為全球伸張正義。縱覽全球,唯有中國有實力有智慧對美國霸權說不,也能打中美國「七寸」。
國際關係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