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香港自由港地位在新形勢下更加突出

針對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將於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的關稅,並對所有關鍵軟件實現出口管制,中國商務部昨日指出,動輒以高額關稅進行威脅,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對於關稅戰,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中方亮明立場,展現了大國自信、氣度和責任感,也是香港在新形勢下勇敢迎接挑戰、更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的底氣所在。

中方多個部門日前發布公告,對稀土、超硬材料、鋰電池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是中國政府依據法律法規、完善自身出口管制體系的正當做法。與美國禁止關鍵物項出口不同的是,中方是管制出口,民用的、合規的就批准,完全符合世貿規則。但美方對此惱羞成怒,渲染中國推出了「前所未有」、「極其激進」的出口管制措施,形同對美國「經濟宣戰」云云,並宣布對中國商品實施高關稅。這種「倒打一耙」的敘事方式和蠻橫作風,正是美國霸權主義的本色表演。

中美早前經過四輪磋商,達成不少共識,為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按下暫停鍵。但談判期間美國小動作不斷。九月中美馬德里會談後,美方重施故伎。這包括:9月12日美方將23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限制名單;9月29日,美方公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規則;10月3日,美方公布對中方船隻實施過境稅;10月8日,美方將19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另外,美方還宣布將對購買伊朗石油的中國煉油廠實施第四輪制裁、禁止中國航空公司在往返美國的航線上飛越俄羅斯領空……連串挑釁行為,顯示美國無意遵守雙方達成的共識。美國繼續將中國視為對其霸權的最大威脅,為了阻撓中國發展無所不用其極。美方相信從「實力地位」出發,自己一方「佔上風」。

但從中方推出連串反制措施後美國情緒性反應觀之,看似氣勢洶洶、張牙舞爪的美國,不過是一隻「紙老虎」。中方的反擊異常凌厲,擊中了美國七寸,打到了美方痛處。有西方評論指出,中國不僅製造能力是西方國家的總和,而且控制了全球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除了稀土、超硬材料、鋰電池,手上還有很多「牌」尚未打出,雙方硬撼,中方固然會蒙受損失,美國經濟則可能癱瘓。

中方對貿易戰的立場一向是不想打、不願打、必要時也不怕打。多年下來,中方非但沒有被貿易戰所打垮,反而越打越強,越打越有信心,越打越有章法。在美國重點打壓的芯片領域,中國不僅成功實施了進口替代戰略,出口量更持續增長,按照美國業界的說法,中美在芯片領域幾乎不相上下。更何況,美國芯片雖然先進,但在一些關鍵原材料上嚴重依賴中國,這是「麵包和麵粉」的關係,沒有中國提供麵粉,美國做麵包的技術再好都沒有意義。而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領域,中方可與美國並駕齊驅。早前的九三大閱兵,中方展現了舉世震驚的硬核實力。換言之,美國有的,中方也有;但中方有的,美方卻未必有。中國根本就不怕美國,這場仗打到最後結果如何已是不言而喻。

中美貿易戰已進行了多個回合,今次中方反制仍然是因應美方挑釁,但與過去中方被動反應不同的是,今次已有「後發制人」之勢,展示了中國的強大實力和信心,將促使美國認清「主客之勢易」的客觀事實,堪稱中方從戰略防禦走向戰略反攻的關節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方今次是以美國熟悉的語言和方式推出反制措施,具有無可置疑的正當性,這說明中國完全熟悉了美國打貿易戰的套路,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之身。如果美國昧於形勢,依然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將堅決採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中方反制發出了另一個明確信號:任何屈從於美國壓力、為虎作倀的國家,必將面對嚴重後果。中方不反對美國與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但堅決反對任何國家為了與美方達成協議而犧牲中方利益。中方既有決心、更有實力,堅定維護世貿原則下的國際正義。

中美貿易戰波瀾再起,將加快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重塑,加速百年大局演進。對香港來說,是挑戰與機遇並存,而機遇大於挑戰。正如特區政府官員所指出,即使國際風雲變幻,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將一如既往保持自由港的地位,維持簡單低稅制、實行開放、穩定、可預測的經貿政策,繼續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商前來投資、發展業務,共享機遇。香港「內聯外通」、高度國際化、國際資金、機構與人才匯聚的優勢,在當前形勢下更見突出。

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香港對美貿易下滑,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與亞洲新興市場的貿易往來呈現強勁增長勢頭,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全球高關稅的背景下,香港繼續保持自由港地位,這使得香港的商品包括美國的進口商品,將擁有顯著的價格優勢,可以刺激消費和旅遊業。全球經濟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香港作為國際資金避難所的角色更加凸顯。隨着內地企業加速海外布局,香港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功能更強,特區政府成立的「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正好大派用場。

事實勝於雄辯。在貿易戰的陰霾下,香港股市升幅位居全球前列,香港新股集資額重奪世界第一,香港在人才競爭力、整體競爭力等國際排行榜上的位置節節上升,香港保持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寶座,更有望在兩年後取代瑞士成為全球財富管理的龍頭。從摩根士丹利前亞洲主管羅奇承認香港在中美貿易戰中得益,到標準普爾強調香港是貿易衝突中的「國際資本安全港灣」,都印證香港在中央支持下,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和韌性得到了舉世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