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創科路上/港產機械人首發 推進AI產業化

  左圖:以VLM驅動的具身智能雙臂機械人靈活舞動雙手,夾起碗盤後,又準備拿起麵包。右圖:收到指令後,智能雙臂操作平台準確抓取商品交予來賓。

夾餐盤、拿飲料,這些侍應生工作,港產機械人也能做到。香港中文大學InnoHK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昨日舉行發布會,推出首個香港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AI)模型的四足機械人及人形雙臂操控平台,可廣泛應用於物流、零售、自動化工業等領域。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表示,這次的技術和產品發布,與特區政府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產業的策略緊密契合,展現政、產、學、研高效合作的成果。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總監劉雲輝透露,中心正與企業接觸,期望四足機械人一至兩年內上市應用。\大公報記者 江凌風(文) 何嘉駿(圖)

該平台由LY1四足機械人和視覺語言模型(VLM)驅動的雙臂具身人工智能操作系統構成,融合高靈活度與智能操作能力,可廣泛應用於物流、零售、自動化工業等多個領域,充分體現香港在機械人與具身智能技術領域的創新實力,為本地創新科技發展開啟新篇章。

倒地能站起 斜坡來去自如

LY1四足機械人是一款小巧而高效的機械人平台,專為在複雜環境中靈活活動而設計。新的差分驅動系統提升了結構效率和負載能力,並結合強化學習驅動的動作控制與視覺導航算法,使其能夠自主穿越崎嶇及具挑戰性的地形。大公報記者現場見到,四腳着地、類似犬隻的機械人被工作人員踹倒在地,依然很快地站起來,在斜坡地形上來去自如,還能站起來同觀眾打招呼。

具備語意理解與環境感知能力

基於VLM的具身智能雙臂系統則結合多模態感知與視覺語言模型,具備語意理解與環境感知能力,按實際情況作出反應。這具人形機械人可輕鬆夾起餐盤、握住水杯,穩紮穩打。據介紹,VLM具備近似人類的任務理解與環境認知能力,可在家庭、醫療、智能家居、工業及物流場景中提供智能輔助。同時,透過語意分類及多機協作,該系統能提升物流與倉儲效率,並在工業操作中實現靈活搬運、精密裝配及人機協作。

平台結合兩個系統有助提升倉儲及零售環境的營運效率。雙臂系統可自動執行貨物揀選、分類及運送等任務,減少人力需求並提升處理量,同時支援貨架補貨、訂單履行及在超市與無人零售店中的協作操作。

孫東表示,很高興見證研究中心推出香港首個自主研發、基於先進人工智能模型的四足機械人及人形雙臂操控平台,這次發布會與特區政府的重點發展策略緊密契合,展現政、產、學、研高效合作的成果。他期望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及其他InnoHK研發中心繼續發揮香港科研優勢,推動更多突破性技術落地應用。

成本降至10萬元 最快一年上市

劉雲輝表示,自主研發該類機器人的意義在於,香港擁有技術且能夠做的更好,「中大擁有領先的技術,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做出更好的產品」。劉雲輝指,中心花3至4年時間研發機械人,且研發成本高,若能批量生產至一萬台以上,成本可降至10萬元以下。他續說,中心正與企業接觸,期望一至兩年內能上市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