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月中國出口增速大幅上行,對美國出口雖續跌,但在「轉出口效應」持續發酵背景下,對歐盟、東盟、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仍保持高增勢頭。分析稱,中國的貿易多元化策略,在緩和外部衝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期中美關稅對弈再度升級,隨着中國的主動有效應對,以及「穩外貿」措施的不斷加碼,第四季度中國出口雖將邊際承壓,但整體影響或較有限。
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秦泰指出,中美關稅緩衝期臨近尾聲,以及去年同期基數大幅走低背景下,9月中國出口增速迎來反彈,鑒於近期中美經貿不確定性再度升溫,後續談判進展是影響未來出口數據的重要變量。他續稱,美國未來或續提升高額關稅及高科技出口限制,全球貿易前景尚不明晰,相信現階段中美均已開始進行更嚴肅深入的沙盤推演與評估,並就未來可能達成的協議進行全面深度和細節充分的準備。考慮到特朗普政府威脅從11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0%額外關稅,在中方主動「出牌」後,中美經貿談判進程有望加速。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觀察到,今年首7個月,中國是全球166個國家或地區的前三大貿易夥伴,較上年同期增加14個,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是中國出口韌性的重要支撐。她認為,中美博弈日漸常態化,雙方在貿易、科技、金融等領域的競爭不減反增,後續關稅摩擦或仍反覆,上述因素不可避免將對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帶來一定利淡影響。不過,在經歷過今年4月的壓力測試後,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的韌性顯而易見,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毋須過於恐慌,「本季中國出口雖將邊際承壓,但實際影響或較有限」。
科技產品支撐出口增速
近期中國整體出口規模並未實質性下降。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亞洲及中國經濟學家鄧維慎表示,中國對美國出口量下滑的同時,對其他主要經濟體出口量卻有所改善。得益於亞太地區科技產品強勁的出口增長,中國也從中直接獲益,特別是通過向其他生產商出口「投入品」,使得科技產品出口增長加快支撐中國的整體出口增速。他判斷,中國出口增長仍會保持強韌,鑒於貿易和關稅水平等尚有較高不確定性,後續出口增長可能放緩,不過「2025年全年中國出口有望實現1%的增長」。\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上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