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市建局「高買低賣」連續三年虧損

  左圖: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右圖:發展局表示,當局將檢討「七年樓齡」收購機制相關方案及措施,明年內提出建議。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加快市區重建,有議員關注市建局的財務狀況,出席會議的市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指出,市建局2024/25年度虧損27億元,連續3年虧損,若果政策不改變,5至10年內市建局將用盡資源。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坦言,當年推出「七年樓齡」收購機制,是為加快啟動市區更新,但過去多年來有關做法開始帶來「高買低賣」問題,亦對私人市場出價收購造成阻力。當局將檢討相關方案及措施,明年內提出建議。\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一併檢討「樓換樓」措施

市建局同區「七年樓齡」收購政策已沿用20多年,甯漢豪表示,認同「同區七年樓齡收購方案」寬鬆。她指出,政策原意是加快重建,但會阻礙私人發展商收購,當局將檢討收購方案,明年內提出建議,同時會一併檢討「樓換樓」等措施,亦會研究回遷方案,即受重建影響的業主,日後能遷回原區,政府會資助部分建築費,業主亦要投放較多資金。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預留三幅土地讓市區重建局籌劃興建新樓,作為將來「樓換樓」的替代單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指出,現時收購計算方法是「劃一」,整個重建區,不論座向、街景,也是同一價錢,但正常買樓不是這樣的操作,呼籲政府檢討機制。

議員倡讓發展商提早進場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呼籲為居民提供更多補償方案,「市區換拓展市區能否換大些,過往也試過,試過1呎換1.2呎、1.3呎,讓居民快點做選擇。」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政策難以執行,因為或出現長者未必願意遷離當區的情況等。

甯漢豪表示,政府明白在新發展區以「樓換樓」方式安置受重建影響的住戶,特別是長者的挑戰很大,但現時舊區未有合適土地,如未來市區有地盤做重建,不排除在市區推出「樓換樓」用地;當局亦會研究增添誘因,例如從單位面積或價錢方面着手。

亦有議員關注沿用「七年樓齡」機制的可持續性,市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坦言,市建局已經第三年虧損,資產累積虧損百多億元,形容情況不可以長久,隨着已承諾項目開啟,未來5年市建局有不少「使費」,若政策不改變,市建局短期內、5至10年會用盡資源。

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建議,市建局應改變與發展商的合作模式,例如能否一旦啟動收購已讓發展商入場,減低資金投入及市場負擔。

蔡宏興表示,邀請發展商提早進場屬好建議,可詳細考慮,但需考慮早期階段如何選擇適合發展商合作,發展商亦需考慮收購時間及風險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