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月,我參加了由國家教育部主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協辦、香港特區教育局聯合組織的「香港教育界國慶訪京專業交流團」。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此行更添一份厚重的歷史意義。
旅程的首站定於南京,我們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於開館前舉行了莊嚴的公祭儀式,向無辜死難的同胞致以最深切的哀思。紀念館內陳列大量珍貴歷史圖片與文物,展現14年抗戰,從「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取得最終勝利期間,中國人民所付出的慘烈犧牲,以及其遠超想像的艱辛與壯烈。這段苦難輝煌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轉折點。在國家存亡之秋,港澳同胞與海外僑胞心繫祖國,團結一心,在物資援助、轉移愛國人士等方面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持,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我們研習歷史,正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研習歷史不僅在於了解過去,更在於汲取教訓,共同珍愛與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讓和平的陽光永遠普照人間。
在北京,我們參觀了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專題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它毗鄰宛平城,城牆另一側便是「七七事變」的發生地盧溝橋,此地正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起點。館內專門設立的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展區,展出了今年特別籌集的珍貴圖片與裝置,內容彌足珍貴。
專業交流亦是此行的重要環節。我們訪問了金陵小學與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兩校師生的熱情接待讓我們如沐春風。透過深入的課堂觀摩與座談,我切身感受到了內地先進的教學理念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其旨在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值得香港教育界借鑒。
認識國家科研最新成果
主辦方精心安排了科技參訪環節。在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南京中心、紫金山實驗室及京東集團,我們得以近距離接觸6G通信、前沿科技研究與數字經濟的最新成果,極大地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這次國慶訪京交流團是一次融歷史教育、愛國情懷、專業研討與未來展望於一體的豐盛之旅。它不僅讓我大開眼界,更激勵我作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將所見所學、所感所悟,傳遞給香港的年輕一代,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江蘇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