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昨日(16日)舉辦「行政立法同心治港創未來」研討會,旨在加深社會大眾對行政立法機關相互促進,對「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以至特區良政善治重要性的認識,眾多愛國愛港團體、社會各界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出席。多位代表在會上發言以及會後見傳媒時表示,行政立法機關的相互促進十分重要,呼籲市民在立法會選舉時踴躍投票。\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李慧琼發言時分享了幾點思考:第一,在心態認知上,議會需清晰定位身為治港者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角色;第二,新時代背景下,行政立法關係需更緊密、協調、高效,以更好服務市民,在政府行政主導的框架下,與立法會的意見徵集、審議職能深度結合,構建更具行動力的協作網絡;第三,可探索行政與立法針對共同關注的重大議題,在不同階段形成聯合調研及推動;第四,攜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第五,在招商引資與聯通世界方面,可以系統地整合資源優勢,助力香港招商引資;第六,共同講好中國故事與香港故事,讓香港社會各界及國際社會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香港發展實況。最後,她呼籲全港市民積極參與立法會投票,為香港的美好未來投下信任的一票。
切實讓市民感受發展紅利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發言時談及政協委員的角色發揮作用,政協委員作為參與國家及地方治理、推動國家事務發展的重要力量,理應在香港發展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他強調,推動經濟發展是香港未來的核心任務之一,而政協委員在資源鏈接、對外聯絡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施榮懷希望特區政府與立法會能進一步重視政協委員的作用,搭建更多參與平台,讓政協委員在政策調研和項目推進等環節發揮價值,助力香港發展。施榮懷亦表示,臨近立法會選舉,他將持續投身選舉宣傳推動工作,發動更多力量關注選舉、參與選舉。
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吳秋北分享了幾點心得體會。首先,本屆立法會的成績屬行政立法良性互動下共同推進,為香港發展開創了全新局面;其次,「一國兩制」是香港發展的制度保障,「愛國者治港」原則是制度的靈魂所在,各核心要素需相互配合,共同為香港發展保駕護航;另外,本屆政府與立法會議員的互動頻次與深度顯著提升,官員與立法會議員之間良好的互動氛圍,自上而下形成了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是行政與立法良性互動的生動實踐;最後,需積極講好香港發展故事,切實讓市民感受到發展紅利,尤其對於立法會議員而言,更需不斷提升政策專業水平與同政府的溝通協作能力,堅定為香港發展、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組織團體與政府合作無間
會後,全國政協常委、九龍社團聯會會長王惠貞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特首在會上闡述政府在行政立法上的良性互動,令她感觸很深,包括本屆立法會共通過約130項法案,在審議撥款方面,總承擔額逾6000億港元的項目已獲批,當中不少涵蓋了基建、房屋等民生項目。王惠貞續說,良性互動不止於行政立法,更延伸到地區層面,不同組織團體常與政府有不同互動。她舉例,無論是超強颱風「樺加沙」、大廈火災還是舊樓維修停水等,義工隊都可以馬上出動,並在與政府互動中幫助市民。
全國政協委員彭韻僖表示,行政與立法的良性互動是基本法中的「基本功」,十分重要。她指這一切都得益於「一國兩制」的實施,香港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創造美好未來。就本屆立法會,彭韻僖讚揚工作效率極高,通過包括簡樸房和網約車在內的大量民生法案。她亦認為,在當下動盪的國際環境下,香港人要堅定信心,相信行政和立法之間的配合可以做得更好。彭韻僖還補充,行政立法互動不僅提升了治理效率,更鞏固了香港的穩定與繁榮,為市民帶來了實質福祉。她呼籲各界繼續深化對基本法的理解,共同推動香港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積極轉型迎戰老大難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指出,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在過去四年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良性互動機制,既做到制衡互補,亦合作共進。
盧金榮表示,香港近年大量指標出現上升,工商界投資有信心之餘,亦吸引更多不同企業來港。與此同時,立法會審議並支持多項與工商界息息相關的政策,當中包括工業旅遊、創科發展、低空經濟及北部都會區等重要議題,推動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雖仍面對升級轉型、外部經濟波動等挑戰,但積壓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已經漸見曙光,經濟動能正在增強。另一方面,香港必須主動部署,對標國家戰略,搶佔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