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綜述/記協小圈子民調 抹黑香港新聞自由

  上圖:記協前主席陳朗昇在黑暴期間,多次阻撓警方行動。下圖:記協在業內早已沒有代表性,業界認為應當解散。

「香港記協」近日公布所謂「新聞自由指數」,繼續以既不科學、也不具認受性的所謂「問卷調查」抹黑香港的新聞自由。社會各界認為,記協會員大幅減少,在業內專業還不受信任,早已沒有代表性,人見人厭。

根據記協公布的調查方法,是次調查在2025年8月12日至9月5日進行,成功收回220份回應,回應率為30.6%。記協透過電郵向正式會員(即以新聞為主要收入工作的本港新聞從業員)發放問卷,回收的問卷由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數據整理及分析。

專家指出,單就記協公布的資料,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識都可以看出其操縱結果的手法。大公報記者讓AI分析記協的調查方法,AI立即指出,以該問卷的發放方式,能接觸到的主要是付費會員,和依靠聯繫人篩選「聽話」的員工;一份「誠實」的報告,應該寫明調查結果代表協會的核心圈子。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出,香港的新聞自由受到基本法保護,媒體的數量整體上是相當高的。媒體只要不違法,有充分的報道自由。所謂「指數」目的只是為了抹黑香港、抹黑「一國兩制」。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和人才來港,事實證明,大家眼睛是雪亮的,都對香港充滿信心。

有資深傳媒人說過:「掩住半邊臉就是爆了眼的時代過去了,擺個靈堂在太子站就等於死了幾千人的謊言沒人會再信。」記協就是那個荒唐時代的「遺跡」。

奉行雙重標準 無視假新聞橫行

素來奉行雙重標準的記協,面對中通社女記者在採訪現場遭暴徒包圍指罵,甚至被無理強行要求刪除採訪照片的遭遇,以及時任《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在香港國際機場遭暴徒圍毆等令人震驚的事實,卻輕描淡寫形容為「拍攝示威者時受阻」,更用「兩名記者事發時,均沒有佩戴記者證」等言辭迴避問題重點。

在黑暴亂港期間,記協無視假記者、假新聞層出不窮等亂象,更縱容「黃媒黑記」藉假新聞煽動仇恨,擾亂社會秩序;抗疫期間,記協對抹黑政府防疫抗疫措施的報道置之不理,甚至顛倒是非,把社會各界對失實報道的批評扭曲為「損害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曾表示,香港媒體公信力江河日下,記協難辭其咎。

去年9月,記協又故伎重施,舉行「一人記者會」,在「蒙面事主」缺席下,提出連串所謂「數十名記者及家人遭系統性滋擾恐嚇」的嚴重指控,其中一項竟涉執法部門,提及有記者入境時被海關人員搜查行李後收到匿名短訊,顧左右而言他地質疑當局是否洩漏管有的個人資料云云。

內部管治混亂 拒公開執委名單

記協泛政治化的背後,是混亂的內部管治。今年6月14日,記協近50名會員出席會員大會,五位候選人成功自動當選新一屆執委會,僅僅滿足會章訂立的五人最低門檻。更令人愕然的是,記協更宣布不會對外公布當選的執委會成員名單,以「避免有人惡意騷擾執委」。有記協前會員直指,不相信滋擾的事屬實,認為不提供名字嚴重影響記協的透明度和問責性,又質疑五位當選人中,包括主席鄭嘉如在內,有四人都沒有清楚寫出現時工作的傳媒名字,連是否在新聞業工作也成疑。

全國青聯委員、西貢區議員陳志豪認為,據報記協現時的會員約兩三百之數,相較於香港數以萬計的媒體從業人員來說,這有何代表性可言?此外,記協早已失去社會支持,近年欲舉辦籌款晚宴,也接二連三被餐飲場所取消預訂,淪為過街老鼠、人見人厭。連記協主席鄭嘉如,原在外媒《華爾街日報》任職,在其當選主席後也被解僱,可見外媒也不再支持不專業、極度政治化的香港記協。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馮煒光指出,記協既不能代表業界,又不能獲同業信賴,還涉嫌賬目不清,甚至涉嫌造假。這樣的所謂「業界組織」,還有存在作用嗎?\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