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市場情緒被中美貿易戰升級敘事主導,恒生指數上下波動近2000點,到了上周五,對美國爆發銀行危機的憂慮升溫,獲利盤再度湧現,恒指走勢進一步轉弱。行業方面,科技類別泥石俱下,但內銀、電信等高息板塊,則逆市上升。短期來看,中美領導人能否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期間會晤,對市場走勢影響重大,但本周還有更加重要的會議: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制定「十五五」規劃,而會對中資股的中長期走勢可能更具影響力。
資金轉到傳統板塊
隨着外圍不明朗因素的增加,市場熱點也在悄悄發生改變,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資金將從科技為主的成長板塊,轉換至傳統價值板塊,包括內銀內險股等。上周五科技板塊跌幅巨大,而傳統板塊跌幅輕微,似在醞釀下一輪的風格輪動。
中美雙方能否通過高峰會,為這次忽如其來的貿易衝突找到解決之道,理性看還是可能的。美方財金官員一方面大放厥詞,一副責任不在我方的口脗,但同時也第一時間為雙方談判敞開大門。中金認為,貿易戰看似有進一步「升級」的風險,但有一個無法忽略的現實約束:「非理性」的高關稅與「貿易禁運」無異,對雙方均是難以承受之重。100%的對華額外關稅或使得美國的核心CPI,達到3.4%至3.5%甚至更高。對美國而言是加劇美國通脹擔憂、阻礙美聯儲降息,甚至影響美債利率和金融穩定性。對中國而言,也會造成一定的需求衝擊,這在近期宏觀基本面走弱的情況下,增加了政策扶持的壓力。
因此,從現實約束看,雙方通過談判並達成某種程度妥協是可能的。從博弈角度看,雙方越是勢均力敵,且一方有底牌和底氣,才越有可能達成妥協和均衡。只是,即使達成協議,也是脆弱的均衡,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加大。這並非金融市場所樂見。
雖然美國的隨意關稅政策,增加了投資者對不確定性的擔憂,但隨着中資股的盈利增長恢復,港股已表現出較強的韌性。美聯儲已明言年內會繼續減息(市場預期還有兩次),也增加了估值偏低港股的吸引力,海外資金流入港股市場的意願也在顯著增強。與此同時,四季度即將迎來政策紅利(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和「十五五」規劃等),令中資企業的中長期前景更為明朗,港股有望隨着全球流動性邊際改善重新獲得投資者關注,出現估值與盈利的雙動修復,為投資者帶來長期機遇。
「十五五」加強科創
中信證券認為,從「十四五」規劃的完成情況來看,20個主要目標和20個章節目標大多數都已經提前完成,進度相對滯後的指標主要集中在降碳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研究等方面。從「十五五」形勢來看,外部環境更趨於嚴峻複雜、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國內經濟結構轉型調整也將繼續深化,因此「十五五」需要更加強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的立足點也需要更加聚焦國內。
展望「十五五」規劃,政策層或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機制,進一步強化對於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未來能源等領域的攻關;另一方面,規劃或仍瞄準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布局並舉。此外,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不僅是短期內的政策重點,而且需要以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地方政績考核改革治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