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調解院昨日在香港舉行開業儀式。30餘個國際調解院公約締約國和簽署國以及香港特區各界近200名代表共襄盛舉,見證全球首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落戶香港。
8個締約國代表在開業儀式上致辭。國際調解院首屆理事會主席、外交部副部長華春瑩表示,建立國際調解院的理念與全球治理倡議高度契合,是國際法治領域的新舉措。國際調解院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法治正能量,也將助力香港打造「調解之都」。
尼加拉瓜、委內瑞拉、剛果(布)、基里巴斯、巴基斯坦、肯尼亞、多米尼克等締約國代表致辭時都高度評價國際調解院的重要意義,期待以此為平台,推動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貢獻力量。\大公報記者 黃釔淼
調解院順應潮流 國際廣泛支持
華春瑩表示,短短5個月內,國際調解院實現了公約簽署、生效和開業運營,速度之快在國際組織建設史上十分罕見,充分表明國際調解院順應時代潮流,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她歡迎更多國家積極加入,充分利用國際調解院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作出新貢獻。
國際調解院是首個以香港為基地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開業儀式並致辭表示,感謝國家的堅定支持和各締約國、簽約國對香港的信任,將總部設於香港。在全球風雲變幻的今天,國際調解為爭端解決、維護聯繫和鼓勵合作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憑藉自身世界級的專業服務,香港致力於支持爭端解決事業。他相信在所有締約國的共同努力下,國際調解院將成長為一個備受尊敬和信任的爭端解決機構。
鄭若驊出任首任秘書長
昨日稍早,國際調解院舉行了首屆理事會會議,批准國際調解院於當日正式開業。理事會任命律政司原司長鄭若驊為秘書長,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主任孫勁為副秘書長。
國際調解院秘書長鄭若驊表示,國際調解院珍視並踐行多邊主義,致力於成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領域的全球公共產品和重要支柱。調解院旨在為國家間爭議、國際投資爭議以及國際商事爭議提供調解服務。
目前已有37個簽署國
國際調解院總部所在地前身為歷史建築舊灣仔警署。該警署是少數被保留下來的戰前警署建築群之一。總部配備了先進的會議室與討論室,用於開展調解工作與能力建設。
今年5月30日,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在香港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出席並代表中國簽署公約。公約於2025年8月29日生效,目前共有37個簽署國,其中8國已批准公約。國際調解院將與現有國際訴訟或仲裁機構相互補充,為各方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提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