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兩岸關係/共守政治基礎 同譜復興新篇\楊流昌

10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致電祝賀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隨即覆電致謝。這一跨越海峽的政治互動,以「九二共識」為紐帶,以民族復興為坐標,向兩岸同胞傳遞出清晰而溫暖的信號:堅持共同政治基礎,深化兩黨交流合作,始終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守護台海和平穩定的定盤星;攜手增進同胞福祉、共促民族復興,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與歷史責任。

堅守共同基礎,方能行穩致遠。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明確指出:「多年來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成效積極。」這一總結,既是對兩黨互動歷史的客觀回顧,更是對兩岸關係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精髓是兩岸同屬一中。1992年,兩岸雙方經由香港會談及其後函電往來,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由此開啟兩岸制度化協商大門。2008年後,在堅持這一基礎上,兩黨推動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從緊張動盪走向和平發展:兩會協商簽署23項協議,兩岸直航、陸客赴台、ECFA生效等突破不斷,同胞往來規模從年均數百萬人次躍升至數千萬人次,經濟融合日益緊密,文化認同持續加深。歷史反覆證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堅持這一基礎,兩岸關係就能克難前行,台海和平就有根本保障。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台海局勢面臨複雜挑戰。民進黨當局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損害台灣同胞切身利益。在此背景下,兩黨領導人互致函電,重申對「九二共識」的堅守、對反對「台獨」的堅持,正是要以政治互信對沖風險,以共同立場引領方向,為動盪的兩岸關係注入穩定性。

心繫同胞福祉,共繪融合圖景。「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為兩岸人民謀取最大福祉」──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期許到鄭麗文的回應,對同胞利益的關切貫穿始終。這不僅是兩黨的政治承諾,更是大陸對台政策「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生動體現。

兩岸同胞骨肉天親,是命運與共的一家人。大陸始終將台灣同胞視為發展進程的參與者、受益者,而非旁觀者、對立面。近年來持續推出「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等惠台利民政策,擴大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同等待遇,就是要讓台灣同胞共享大陸發展機遇,有更多獲得感。即便在民進黨當局阻撓下,兩岸民間交流依然熱絡:海峽論壇連續舉辦17屆,吸引數萬名台胞參與;台商投資大陸持續增長,2024年新增台資項目超4000個;兩岸青年交流、基層互動更趨深入……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只要堅持共同基礎,兩岸同胞完全可以攜手創造美好生活。

鄭麗文在覆電中強調「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這與大陸「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高度契合。當前,大陸正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為台灣同胞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兩黨若能以此次互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必將帶動更多台胞融入大陸發展大局,在民族復興進程中實現個人價值與家國夢想的同頻共振。

錨定復興目標,共擔歷史使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攜手開創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兩黨領導人的函電,最終落腳於民族復興的宏闊主題。這既是歷史賦予的責任,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景。

民族復興,台灣同胞不能缺席。從歷史看,台灣問題的產生與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苦難命運緊密相連;從現實看,台灣的前途與大陸的發展休戚相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終結。」今天,大陸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這一進程中,台灣同胞的參與度越高、貢獻越大,就越能在民族復興中獲得尊嚴與榮耀。

兩黨作為兩岸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力量,肩負着特殊歷史使命。國民黨若能始終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與大陸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必將為民族復興凝聚更廣泛共識、匯聚更強大合力。正如鄭麗文所言,「兩黨應在既有基礎上,強化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台海和平穩定」──這既是國民黨的政治責任,也是順應歷史大勢的必然選擇。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習近平總書記的賀電與鄭麗文的覆電,為當前台海局勢注入了穩定性和正能量。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深化兩黨交流合作是增進同胞福祉的必由之路,攜手推進民族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榮光。我們相信,只要兩黨堅守初心、相向而行,只要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阻擋,兩岸同胞美好未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