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21日在國會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日本第104屆首相,也是日本首位女首相。當晚,高市組建新內閣,標誌着由自民黨和日本維新會組成的執政聯盟正式啟動。日媒注意到,新內閣包括自民黨內各派人士,表明高市試圖兼顧黨內派閥平衡。儘管如此,高市仍面臨朝小野大、新執政聯盟不夠穩固等多重挑戰,其右翼立場亦可能影響日本外交政策。
【大公報訊】首相指名選舉21日先後在日本國會眾參兩院進行。高市早苗獲得眾議院465張有效選票中的237票,超過議席總數的一半,首輪投票即勝出;但在參議院,高市首輪投票獲得123票,以一票之差未過半,在第二輪才憑藉多數票當選。當晚,高市前往日本皇宮參加首相任命和內閣大臣認證儀式,隨後組建新內閣。日本石破茂內閣已於同日稍早前全體辭職。
新內閣包括高市本人在內共19名成員,其中10人首次入閣;女性成員共有3人,其中片山皋月成為日本首位女性財務大臣。曾與高市競爭自民黨總裁之位的小泉進次郎、林芳正和茂木敏充均加入新內閣,分別擔任防衛大臣、總務大臣和外務大臣,另一名競爭對手小林鷹之則被任命為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NHK指出,高市內閣包括1名麻生派成員、6名前茂木派成員、3名前岸田派成員、2名前安倍派成員、2名前森山派成員、1名前二階派成員。有分析認為,高市旨在兼顧自民黨內派閥平衡,進而鞏固自身執政基礎。
或延續「安倍路線」
21日晚,高市舉行就任後首次記者會。她表示,政治安定依賴於強有力的經濟政策與外交安保政策。同時,她就新內閣組建耗時過長一事向日本國民致歉,並強調將憑藉強有力的經濟舉措維護國家利益。
高市與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關係密切,被視為「安倍路線」的繼承人。她以鮮明的右翼保守立場著稱,在外交方面主張延續安倍晉三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強調加強日美同盟。共同社指出,高市內閣的多名成員來自安倍晉三曾擔任會長的保守派議員聯盟「創生日本」,保守色彩濃厚。
高市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受到中國、韓國等強烈譴責。日媒警告說,如果高市就任首相後繼續「拜鬼」,勢必對日本外交造成負面影響。不過,高市的幕僚本月早些時候透露她不會參加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有分析認為,她似乎已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從議員轉變為首相,面對內政外交壓力必須採取更務實的做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1日就高市當選日本首相一事回應說,這是日本內部事務。中方在中日關係上的基本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信守在歷史、台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維護雙邊關係政治基礎,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閣外合作」不穩定
高市的拜相之路充滿波折。受政治獻金醜聞影響,自民黨支持率下跌,本月10日更與長期盟友公明黨決裂,高市不得不緊急尋找新的結盟對象。直至20日,自民黨才與維新會簽署合作協議,但新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眾參兩院仍是「少數派」,距離過半數分別差2個和5個議席。因此,新執政聯盟在編製2025年度補充預算案以及推進爭議性政策時仍將受到在野黨牽制。
維新會以「閣外合作」模式與自民黨結盟,維新會成員並未直接加入內閣。日媒表示,此舉旨在與自民黨保持一定距離,一旦出現政策分歧或民意有變便可及時抽身。這也意味着如果兩黨分歧無法彌合,執政聯盟很可能迅速瓦解。維新會在合作協議中提出將眾議院議席削減一成、在高市任期內徹底解決政治獻金問題、明年1月提交大阪「副首都」相關法案等要求,自民黨內部已出現不滿聲音。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