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城頭的槍聲,劃破夜空的閃電
蔣介石和汪精衛背叛革命後,國內政治局勢陡然逆轉,中國革命處於命懸一線的緊要關頭。黨深刻認識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戰勝武裝的反革命,無法領導中國革命,無法奪取勝利,無法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黨掌握的兩萬餘人,在南昌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義軍佔領南昌城後,按計劃南下廣東,10月初在潮州、汕頭地區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一部分轉至海陸豐,主要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至湘南開展游擊戰爭。南昌起義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八七會議指明了新出路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強調:「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八七會議指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新出路,實現了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會後,黨派出幹部恢復和整頓黨組織,發動武裝起義。
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到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領導秋收起義。他將參加起義的5000餘人統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於9月9日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攻打長沙受挫後,毛澤東果斷改變計劃,率部退至瀏陽文家市,決定向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山區轉移,實現從進攻大城市到向農村進軍的歷史性轉變。
9月29日,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三灣改編,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成立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制度,確立黨對軍隊的領導,是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
起義部隊在偏僻山村堅持下來
12月11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領導廣州起義,一度佔領廣州大部分市區,成立蘇維埃政府,但終因敵眾我寡,三天後失敗,張太雷和許多革命者壯烈犧牲。參加起義的周文雍和陳鐵軍被捕後,在廣州紅花崗刑場舉行悲壯婚禮,從容就義。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英勇反擊。實踐證明:面對國民黨新軍閥在中心城市擁有強大武裝的形勢,通過城市武裝起義或攻佔大城市奪取革命勝利是不可能的。
到1928年初,黨還領導了海陸豐起義、瓊崖起義、黃安麻城起義等系列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大多因敵強我弱、政策錯誤或條件不成熟而失敗,但表明革命火種撲滅不了。一些起義部隊在數省邊界的偏僻山村堅持下來,開展游擊戰爭,為以後紅軍和根據地更大發展奠定基礎。
由於國內白色恐怖異常嚴重,中共中央報請共產國際同意後,決定黨的六大在蘇聯召開。1928年6月至7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大會科學分析中國社會性質,明確中國革命現階段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指出當前政治形勢處於兩個革命高潮之間;確定以爭取群眾為黨的首要任務,把工作中心從組織暴動轉到長期艱苦的群眾工作。
【關鍵詞】
八七會議
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三灣改編
廣州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