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巡迴宣講(港澳站)昨日舉行,多名內地宣講團成員及香港教師代表分享寶貴的育人實踐體會。有教師為幫助白血病患者而放棄個人專利,有教師在全國各地支教逾百次推動城鄉均衡教育發展,有老師組建樂隊唱響大山裏孩子的心聲……這些感人故事,讓香港各界領悟到教育家精神的時代意義。
強國必先強教育,強教育必先強師。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提出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以教育家精神引領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啟動教育家精神巡迴宣講活動,旨在通過宣講優秀教師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生動展示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激發廣大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
宣講團巡迴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展開宣講活動,今次來到港澳站,體現了國家對港澳教育事業的重視,有助促進內地和港澳在教育理念、師德建設和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也有助在香港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教育家精神,增強香港年輕一代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
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其中「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透過不同的專業交流模式,提升兩地教師的教學素質和專業發展。香港學校與內地學校結成姊妹學校,通過實地或線上交流,進行更為常態化的互動。《大公報》主辦的師德師風獎也獲得特區政府大力支持,有力促進了教師隊伍建設。隨着兩地教師交流合作的不斷提升,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本港教師隊伍將日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