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科技賦能 提速增效

消防處計劃今年年底在10棟低層樓宇推行「物聯網火警偵測系統先導計劃」,明年第一季評估成效,如運作理想,將在第二季全面應用於六層或以下目標樓宇,這是特區政府積極運用科技賦能提速增效的最新例子。

香港有不少舊樓,年久失修埋下隱患處處。相比傳統的手動火警警報及喉轆系統,新系統配合滅火筒,可自動偵測火警,且沒有結構和空間限制,工程亦較傳統系統需時5至6年,大幅減少至2星期,費用則減少三分之二。在維修監管方面,新系統可實時監測,無需年檢。

港鐵亦不甘後人,自今年6月起在東鐵金鐘站至會展站路段,測試無人機協助巡查軌旁設施及設置紅閃燈標示施工範圍,10分鐘完成1公里路段檢查,僅為人手用時的三分之一,設置紅閃燈則快人手一倍。港鐵將繼續測試以建立數據庫,日後將實現無人機和人手巡查的「相輔相成」,不斷提升巡查效率。

科技賦能,慳時慳力,已經是香港各界的共識。目前,有調查指,香港企業AI普及率達近九成,75%的金融機構已使用生成式AI。有物流公司測試無人機跨海快遞,相較人手快遞效率提升六成;有電力公司使用無人機進行燃煤存量周年檢測及供需籌劃,提升營運效率;有大學研發自主導航算法的無人機,可直接將包裹送到客戶陽台。

還有,土木工程處與生產力促進局合作,年前在茶果嶺隧道應用無人機搭載「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該系統透過無人機拍攝隧道壁影像,再以AI即時分析,能比傳統人手檢查快5倍,且能提高工作安全。這項系統榮獲多項國際獎項,包括2025年愛迪生獎金獎。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塑國際政經版圖。香港要抓緊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主動作為,創新機制,不斷擴大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以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經濟轉型,更好地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