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AI衝擊美職場 白領崗位成重災區

  左圖:美國貿易和監管審計辦公室員工在邁阿密一場招聘會上與求職者交談。\美聯社;右圖:AI衝擊美國職場,白領職位大量被裁,藍領工人反而稀缺。\大公報融媒組AI製圖

從亞馬遜到摩根大通、從寶潔到福特,越來越多美國企業高層警告:人工智能(AI)正重塑職場生態,白領員工被炒風險升高。史丹佛數字經濟研究所分析美國就業數據發現,AI大潮衝擊之下,軟件開發、客服與文書行政是最脆弱的三大崗位。與此同時,藍領或專業工人的工作機會正在增加。業內稱技工、醫療健康、酒店和建築業員工短缺,將加大招聘力度。

【大公報訊】今年以來,AI熱潮所帶來的不僅是技術進步的喜悅,還有取代人類、導致失業浪潮的恐懼。亞馬遜本周稍早宣布裁撤1.4萬名企業員工;物流巨頭UPS於28日在財報中披露,今年已裁減4.8萬個管理和運營職位。

《華爾街日報》指出,大型企業正在大幅削減白領職位,留給那些曾經依賴高薪辦公室工作養家餬口、為退休生活提供資金的員工的機會越來越少。史丹佛數字經濟研究所分析美國就業數據發現,軟件開發、客服與文書行政是受到AI衝擊最嚴重的三類崗位。軟件公司Salesforce創辦人貝尼奧夫表示,AI已負責該公司高達50%的業務。

水管工比白領更安全

與此同時,一線藍領或專業工人的工作機會正在增加。企業表示,貿易、醫療保健、酒店和建築業面臨員工短缺,同時暫停招聘顧問和經理,裁減零售和金融業員工,並利用AI來處理會計和欺詐識別工作。

原本象徵穩定與體面的白領工作,如今卻變成「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消失。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同樣發現,薪水較高且需要大學學歷的工作比其他職業更易受到AI的影響。有「AI教父」之稱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辛頓此前表示,一些「平凡的智力勞動」更容易被AI取代,而藍領工作需要更長時間才會被AI取代,「如果問我哪些工作最安全,我的答案是水管工」。

居住在得州的里德今年33歲。之前的十多年,他一直在一間科技公司從事銷售工作,一年前,他被公司解僱。在找了10個月工作、申請了1000多個職位後,他最近找到了一份汽車銷售的工作。「在科技行業,我有資質也有經驗,但我一份工作都沒找到。感覺整個體系都亂套了。」

里德表示,在被前東家解僱後,為了養活妻子和3個年幼的孩子,支付食物、汽油、水電費用和償還兩輛車的車貸,他取光了401(k)退休儲蓄,賣掉了股票和加密貨幣,以及他和兒子一起收集的寶可夢卡片。他說,由於無法償還抵押貸款,他的房子被銀行收回。

里德的經歷只是美國這一波「白領裁員潮」的縮影。企業高管希望AI能承擔更多原本由高薪白領承擔的工作,投資者則希望企業用更少的員工完成更多工作。

AI效應疊加經濟低迷

除了AI衝擊,經濟學家表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仍處於「低招聘、低解僱」階段,即企業通過不填補空缺職位來悄悄削減員工人數。美國政府迄今停擺已近一個月,失業人數統計結果受到影響,暫未出現明顯激增,但就業增長仍然低迷。截至10月11日的四周內,美國新增就業崗位不到1.5萬個。而根據最近的聯邦數據,美國近200萬人失業時間已達27周及以上。

專家指出,美國目前受關稅、政府停擺等影響,10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從9月修訂後的95.6下滑至94.6,如果裁員加速,可能會進一步削弱消費者信心,並拖累本已因關稅和高通脹而承壓的美國經濟。美聯儲官員擔憂,「低招聘、低解僱」的現狀可能會演變成更快的裁員。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