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樓市強心針/港樓「馬步穩」 貿戰不足懼\廖偉強

  圖:差估署私樓租售價格指數走勢

香港樓市經歷數年深度調整後,今年市況正逐步回穩。早前中美貿談再度變得緊張,一度令股市出現震盪,連帶本港十大屋苑的周末成交亦錄得回落,市場上部分淡友乘勢重提「樓市再跌」的論調。不過,中美的貿易談判不久後又取得進展,剛過去的周末,十大屋苑成交量創84周新高,多少已反映市場樂觀情緒重臨。

事實上,過去幾年來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斷斷續續出現多輪爭拗,但心水清的讀者會發現,這段期間的樓市表現,卻持續地暢旺,而且逐步看見樓價在谷底掉頭上行。過去一季更錄得多宗大額成交,反映資金正逐步流入物業市場,顯示出「聰明錢」已開始部署。

明顯地,市場並未過度放大貿戰影響,反而理性地理解現階段投資部署。雖然在4月初,市場曾有過短期的放緩,部分買家轉為觀望,但隨着新盤市場錄得理想銷情,樓市信心亦迅速恢復,加上部分股市資金選擇獲利離場,並轉投地產板塊,進一步鞏固樓市承接力,反映市場看重的是推升樓市的實質因素,例如利率走勢、經濟表現,以及具體的住屋需求等等。

外來人才帶來增量需求

自踏入2025年,利率持續向下,預期此趨勢將延續至明年。息口回落有助減輕供樓負擔,降低入市門檻,釋放潛在購買力。此外,訪港旅客人數上升,首三季錄得逾3600萬旅客訪港,按年增12%,同時港人北上消費熱潮亦有回落之勢,本港零售及餐飲業正逐步復甦,為整體經濟注入動力。

外來人才及留學生亦為住宅市場帶來剛性需求。近月多個核心地段租務表現理想,反映新移民及學生家庭對本地物業有實質承接力。這批新增人口不但活化租賃市場,亦提升置業意欲,進一步推動樓市交投。

差估署最新樓價指數連升四月,數據反映市場已具備一定抗壓能力,縱使在未來,貿易戰問題時好時壞,但樓市仍有足夠的動力和韌性。

(作者為利嘉閣地產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