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其對選舉的影響也日益浮現,尤其是使用深度偽造技術(Deepfake)干擾選舉的情況日益嚴重。近期歐洲不同國家舉行的選舉中,都出現使用AI生成技術散播虛假新聞、攻擊特定候選人的例子。面對AI技術的衝擊,歐盟委員會制定的最新人工智能法律將於2026年8月生效,當中有條款直接針對AI干擾選舉活動,但分析認為,新規定面臨約束力不足與執行層面的挑戰。
【大公報訊】在政治選舉中,能夠「換聲換臉」的深度偽造技術,經常被用來生成虛假資訊誤導選民,或者攻擊其他候選人。從去年的羅馬尼亞總統選舉,到近期的愛爾蘭總統大選和荷蘭議會選舉,都能夠看到由AI生成的圖片和影片干擾選舉的情況。例如,愛爾蘭在10月24日舉行總統選舉,而在10月21日晚,社交平台Facebook上流傳一段視頻,顯示獨立候選人康諾利突然宣布退選。這段視頻源自Facebook上一個名為「RTE News AI」的賬戶,冒充愛爾蘭國家廣播公司(RTE)。在視頻中,由AI偽造的「康諾利」宣稱:「我十分遺憾地宣布放棄我的候選資格,並結束我的競選活動。」AI還偽造了另外兩位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證實」這一消息並展開討論。該視頻還在YouTube上流傳,隨後Meta和谷歌都將其刪除。幸而康諾利後來獲勝,當選愛爾蘭第十任總統。
這不僅凸顯了深偽技術的欺騙性,也揭示了在選舉關鍵時刻,可能造成的巨大混亂和損害候選人聲譽。都柏林城市大學研究員奧布萊恩指出,關於康諾利的AI深偽視頻,「其質量遠勝本次選舉期間見過的任何深度偽造內容。」他表示,該視頻不僅涉及深度偽造,還包含「淺層偽造」技術,將真實直播畫面與AI生成影像相互交織。另外,視頻中所有姓名拼讀完全準確,而這正是過去AI深偽技術常露破綻之處。奧布萊恩警告說,這段視頻的質量預示着AI深偽技術的威脅級別已經升級。
聊天機器人誤導選民
荷蘭10月29日舉行議會選舉,也未能幸免於AI技術的干擾。阿姆斯特丹大學和美因茨大學研究發現,在競選期間社交媒體上約2萬條與選舉相關的帖文中,超過400條為AI生成,其中有總計120條帖文可追溯到與極右翼領導人懷爾德斯領導的自由黨(PVV)相關的賬戶。
自由黨兩名議員在Facebook上傳播了由AI生成的、攻擊綠黨工黨聯盟領導人蒂默曼斯的圖片,當中蒂默曼斯被警察銬上手銬帶走,而在另一張圖片中,他把手放在一堆錢上。事發後,自由黨黨魁懷爾德斯公開道歉。
阿姆斯特丹大學人工智能與社會學教授德弗里斯警告,AI聊天機器人還可能通過選民詢問投票意見,影響選舉結果。他指出,「聊天機器人充滿錯誤」,它們「把各個政黨的立場張冠李戴,而且似乎還在某個特定的政治方向產生一種吸力效應。」例如,對於左翼選民,聊天機器人傾向於向他們推薦綠黨工黨,而右翼選民則主要被導向極右翼的自由黨。荷蘭數據保護管理局在投票前警告選民,AI給出的答案「高度扭曲且會導致荷蘭政治格局兩極化」。
歐盟要求AI平台標註生成內容
歐盟去年3月通過《人工智能法案》,其中大部分條款,包括「高風險AI系統分類準則」,該準則中有一個章節專門針對「意圖影響選舉或公投結果的AI系統」,要求ChatGPT、Gemini等AI模型遵守一系列義務。不過,外界普遍預計這項提案不會包含任何具約束力的法律條款。
此外,《人工智能法案》還要求AI平台為AI生成內容添加「標註」。但據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研究顯示,這次荷蘭選舉中有關AI生成的帖文,大多數都沒有標註。即便部分帖文有標註,多為平台自動添加,而非由政黨主動披露。但是,該法案於2026年8月才生效,有專家警告,AI技術目前飛速發展,時間差可能導致法案在生效前就已顯得過時,恐無法有效應對最新的技術挑戰。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