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方在吉隆坡經貿磋商達成共識後,大灣區港資企業普遍對此表示歡迎。美國暫停對部分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決定,有效緩解了港商的經營壓力,為企業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多元化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多家港商正積極把握這一機遇,加快完成聖誕節訂單。有從事國際空運的港商透露,近兩日空運赴美貨量驟增近500%,運費上漲約10%,排艙周期延長至約五個工作日。大部分港商對明年美國市場感到樂觀。\大公報記者 李昌鴻(文、圖)
根據中美達成的最新共識,美國將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所謂「芬太尼關稅」,同時對24%的對等關稅繼續暫停一年。這進展讓深受關稅影響的大灣區港商得以緩解壓力。
從事精密部件製造的港企嘉瑞國際(00822),其營銷總監鄭宇軒告訴大公報記者,今年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30%,許多美國客戶要求該公司加快在東南亞設廠,中美達成新關稅協議後,美國客戶對此要求明顯放緩,「現在可以直接從中國出貨給他們了。」他透露,雖然該公司仍將繼續推進市場多元化布局,拓展歐洲、中東及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但新協議確實為企業提供了寶貴的調整期。該公司將利用這一時機,加強人工智能應用,提升生產效率,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持續推進市場多元化
成興塑膠製品在東莞專門生產幼兒玩具,董事長胡力恒指出,儘管今年曾因關稅問題一度暫停出貨,但該公司對美聖誕玩具訂單總額仍達到約500萬美元,與去年持平。他強調,中美經貿磋商達成共識後,顯著提振了市場信心,無論是美國客戶還是企業自身,都對明年訂單情況持樂觀態度。目前,該公司正全力提升生產效率和交付能力,積極降低成本,以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
從事國際空運的港商東捷運通董事長黃鵬指出,中美經貿磋商達成共識後,近兩日空運至美國的貨量激增近500%,運費上漲約10%,排艙周期延長至約五個工作日。以空運至美國西岸的運價為例,10月12日內地起飛價格為每公斤35元(人民幣,下同),10月30日已漲至47元以上,半月內漲幅近四成。
鴻利達集團首席商務官蔡銘峰表示,從產業鏈角度分析,新協議帶來了積極影響。他指出,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管制,使該公司在馬來西亞使用中國磁石的生產業務恢復正常水平,這有助於穩定對美國的出口業務。該公司將按計劃穩步推進在馬來西亞的工廠發展,持續擴大生產規模並增聘員工。
港商應變有方 韌性強大
不過,部分企業仍保持審慎態度。中天世紀集團董事長鍾家武表示,美國政策「一日三變」,仍存在不確定性,加上越南在關稅方面仍具比較優勢,該公司將繼續以越南作為對美出口的主要生產基地,深圳廠房則專注於歐洲和日本市場。
有業界人士分析表示,中美經貿共識為大灣區港企提供了重要的發展窗口。在外部壓力得到緩解的同時,港商更加注重通過技術創新、效率提升和市場多元化來增強發展韌性,這充分展現了港商積極適應全球貿易環境變化,應對外部挑戰時的強大韌性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