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大川集/四十五度人生\利 貞

工作間隙望向窗外,對面寫字樓的玻璃幕牆折射出無數微微前傾的身影——不是沙灘躺椅的零度鬆弛,也非百米衝刺的九十度緊繃,而是某種蓄勢待發的四十五度姿態。這傾斜的幾何學,近年來被網絡賦予了自己的姓名:「四十五度人生」。

零度的躺平太擺爛,九十度的內捲又太辛苦,或許既不完全放棄也不盲目競爭的「四十五度」才是人生的平衡點。漫漫長路,一直以衝刺的速度來跑,以歲月之長定然難以為繼,而一味原地躺平也只會讓自己淪為「千帆過盡」背景中的一葉沉舟。這樣看來,「四十五度人生」頗有一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與淡然,如同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從容——不是放棄前行,而是選擇更適意的節奏。

若將「四十五度」具象化,恰似短跑選手在「各就各位」與「預備」之間凝固的瞬間:軀幹前傾四十五度,肌肉繃而不僵,視線望向終點線,不急於在這一刻徹底燃盡,卻已然將全部能量調動起來,只待發令槍響起的那一刻。楚莊王蟄伏三年的「不鳴則已」,何嘗不是一種帝王級的「四十五度人生」?他在朝堂間維持着精妙的傾斜,既非徹底放任國政,亦不貿然亮出底牌,直至時機成熟的一飛沖天。

或許我們終將明白,人生從來不是非躺即捲的二元選擇。那些在夾縫中生長的四十五度族群,才具有極佳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