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眾以往愛看的動畫電影,大多來自日本或荷里活的製作。近年的內地動畫例如《雄獅少年》、《哪吒》,以至近期的香港動畫《世外》,藝術成績都已達到國際水平,能夠獲得本地觀眾追捧。《世外》並不是以往常見的兒童故事,當中蘊藏的哲理與無奈,能令觀眾思考人生存活的目標和意義。
電影述說的「世外」空間,是讓已逝之人過渡的區域。逝者只要穿過彌山的瀑布,經過精神洗滌而忘卻前塵往事,便可投入輪迴境地,再獲新生。然而,大部分人都有難解的心結,如何灑脫地忘記往事?這是一個現實問題。《世外》故事開始之時,女孩小妹不知自己已經身故,仍在努力追尋她的小弟弟。小鬼是「世外」的靈守,負責守護亡魂直到其投胎轉世。小鬼守護着小妹,並協助小妹追尋其弟。然而,追尋過程經歷千年,人世間不斷出現戰亂、饑荒,人們互相廝殺、怨憤。到底怎樣才可拋開惡念,將糾纏不清的仇恨永遠消除?
《世外》前半部分的故事發展較為複雜,幾條支線包括小妹尋弟、公主復仇和農民抗暴同步推進,觀眾或許感到混淆。不過故事發展下來,觀眾開始理解小鬼一直扶助小妹輪迴轉世,經歷人世間多番波折,一切恩怨仇恨始終難以化解。故事的核心主旨就如佛教思想:欲知過去因,只看現在果;欲知未來果,只看現在因。
作為一齣動畫電影,《世外》除了深邃的故事,超現實的影像和畫風當然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元素。由港人組成的創作團隊,角色不着重寫實風格,而是勾勒人物形象。小鬼、黑天和天女等靈界角色尤其獨特,形象詭異而生動;人世間的角色例如古蘭公主、姜山、赫迪等,較為平實。全片着重粉色的色系,光影對比不太強烈,陰沉之餘仍然散發絢爛效果。整體而言,《世外》仍是足以讓港人自豪的優秀創作。